“从没遇到过病毒紧急响应,该怎么响应?”
“到处都物资告急,怎么汇总分派任务?”
“采购渠道全封闭,怎么办?”
……
时间的指针回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各地相继启动应急响应,但没有应对经验,这个“响应”究竟该如何响应?
彼时,成都高新区大批工作人员风驰电掣赶回成都。几乎在大家返程的同时,一套全系统的防疫物资保障体系迅速于大年初二正式推开,防疫各项工作得以行之有效、有条不紊推进。
这套物资保障体系的建立者,正是今天的党员故事主角——成都高新区经济运行局经济和信息化处副处长于航。他曾是一粒守护辍学孩子的“微尘”,也是全区工业企业的“服务员”之一。
工作中的于航
守护德格的孩子——
一句“想读书”,让七尺男儿湿润眼眶
于航2007年入的党,谈到入党的初衷,他的回答很朴素:“就是想帮到更多人。”
小时候一次在老家县城,于航看到几名无人赡养的老人,靠捡垃圾为生,佝偻的身影、困苦的皱纹和苦笑,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年纪尚幼的他,萌发了“一定要有出息、帮更多人”这样的想法。大学期间,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期望能在党的强大领导下,帮助更多人。
研究生毕业后,于航来到了成都高新区。至今,令他最有成就感的,是2014-2016年在德格援藏。
援藏的内容包括修路、规划、文旅等。在这期间,于航注意到,在硬件设施上,当地学校已有很大提升,但辍学率却依然很高。
“受各方面客观历史原因影响,许多家庭对教育的意愿不强。”于航说,正是念书好年华,许多孩子读完小学却宁可放牛羊也不愿再念下去,这让他感到很心痛。于是,他常在工作之余陪孩子们玩耍、聊天,从他们感兴趣的动漫、偶像出发,进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看向外面的世界。
结束两年援藏,于航即将离开德格。出发那天的中午,教室台阶洒满灿烂的阳光,学生们正在吃午饭,于航回头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工作两年的土地,坐到一名自己帮助过的小男孩身边,问他:“小学毕业后,你还想读书吗?”孩子手捧饭碗,不假思索地说:“想!”
只这一字,这名七尺男儿却湿润了眼眶。
“就像守护微光的那一粒微尘,那一刻,我认为自己来到这里是有意义的!让孩子们走出了自己的那个固有世界,他们就有了新的向往和未来。”于航说。
于航和德格的孩子在一起
建立全区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除了南极洲,五大洲都问过了”
2020年1月23日晚,正值大年二十九,成都高新区启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正在值班的于航仅用短短1天时间,就迅速组织建立起全区防疫物资保障体系,理顺物资需求、采购、管理等应急保障工作关系,为全区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体系机制的建立只是第一步,紧接着,于航通过向上争取配额、拓宽采购渠道、增强物资造血能力、社会募集物资等方式,争取到口罩70多万只、防护服8万多件、一次性手套20多万双、红外测温计2457个……
那段时间,他每天平均接200多个电话;微信上,每天消息超千条;各个华人华侨微信群,都被他广泛发动起来筹集防疫物资。当时,成都高新区采购到的首批口罩,就是经他的手从土耳其购买的。
“除了南极洲,五大洲我们都问过了。”于航开玩笑地说。急难险重的任务,被他安排执行得明明白白。疫情结束后,于航被评为 “成都高新区新冠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走产业化之路——
激发企业家精神, 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经济和信息化处,这是一个经济领域的龙头,如果你想了解全区宏观经济的一手动态,来这里就对了。该部门主管全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是所有工业经济工作的抓手。正因此,各种任务随时都会划过来,经信处也由此得了一个“3多”称号:承接任务多、对接企业多、疑难问题多。全区360多家规上企业,仅经信处就服务了146家,相当于承载了普通行政区整整一个产业局的功能。
工业化程度越高、工业企业和高新企业就越多,经信部门就越繁忙。
于航说,一个行业,至少需要四五家企业上市,这一产业才可宣告完全站稳。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要经过顶层设计规划、细分领域招商引资以及培育高成长企业上市。“不是短期内能看到成果的事情。”于航说。
楼宇林立、企业集中的成都高新区 资料图
在于航看来,“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不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
“在内地,不少企业挣到差不多的钱就认为足够了;而沿海地区,企业做大后,马上会将上市提上议程,拓展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于航说。
基于这些考量,于航组织实施了“三个一批”策略,即每年“引导一批、改造一批、选出一批示范性企业”,引导企业提升全球竞争意识。
除了工业经济的“大盘”要把稳外,推动非主导、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发展,也是经信部门的重要任务。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成都高新区的这些产业在全市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2020年,便贡献了300多亿元的产值。
成都高新区也不乏重量级环保企业 资料图
然而,作为牵头统筹部门,经信部门能给的产业基底政策供给并不强,怎么办?于航以一家成都知名环保民企试水,进行了探索。
在过去,该企业的生产效率低,通过实施蜂巢互联精益诊断、博世eSMC管理循环培训后,换型效率提升了35%以上,车间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大为增强,订单大量增长。
“企业的核心是利润,让企业尝到‘甜头’,才可能谈后续系列升级改造,传统的服务企业是解决需求,现在则要跨领域、跨行业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于航介绍,这家企业只是他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试点之一,目前,区内已有20家企业启动智能制造咨询诊断,建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分别达到7家、8家,成为全省、全市绿色工厂最集中的区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适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热潮掀起。未来,于航和同事们将继续推动全区产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升级,引导成都高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闫静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向财霞
校对: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