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都迎来了第三个“蓉漂人才日”。
和前两年的“蓉漂人才日”有所不同,在疫情的笼罩下,今年这场人才的狂欢转到了线上。而招聘行业也早在疫情的倒逼下,做出改变,转战线上。
这一转变能否破解疫情之下的招聘迷局?这是暂时的无奈之举,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新场景落地,招聘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带着种种问题,在“蓉漂人才日”来临之前,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探访辖区多家资深人力资源企业,层层剖析,以窥一斑。
▼
成都高新区企业通过“空中招聘”招揽人才↑
人才流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个人成就职业梦想的路径。然而,在2020年初——每年“金三银四”春招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人才流动遇阻。
据脉脉数据研究院《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调查显示,44%的职场人受疫情影响推迟了找工作的时间,其中认为疫情增加了求职难度的有39%。另一项调查显示,疫情影响下普通职场人士担心自己的生存发展,而老板们则更担心企业和行业的未来。
疫情之下,人才流动与迁徙的大势仍在,短期疫情与长期人才供需格局的演变,共同影响着2020年职场的机遇变迁。
因为疫情而诞生的“云招聘”,让今年的春季招聘会大不一样,成为了打破招聘阻力的突破口。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从以往的线下招聘模式转移到了线上招聘,只需通过在线对接,即可实现网上面试、签约、入职等流程。既规避了疫情传播风险,又提高了招聘效率,彻底解决疫情期间的招聘用工难题。
如火如荼的线上招聘势头在成都高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无论是人瑞、北森、科锐国际等上市企业,还是中智四川、美世、智联招聘等全球行业百强企业,各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纷纷在疫情期间推出高效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升企业人才管理、人才选拔软实力,助推企业良性快速发展。
丨一场不见面的招聘会丨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搞定
企业代表:中智四川
疫情期间
为服务的数千家机构
10万余名各类人员的
专业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提供保障
“你好,我叫赵灿,来自贵州,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次想应聘的岗位是保单审核录入。”
“好的。请问你从上一家公司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希望能来成都工作和生活……”
这样的应聘对话对于每个找过工作的人应该都不陌生。不过,与以往排长队、递简历、现场面试不同的是,如今的招聘只需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即可完成。
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中智四川的面试间内,这样的“空中招聘”已成为了常态。面试官们坐在电脑前,与应聘者一一进行视频连线,相互交流求职诉求。当天,中智四川共提供了游戏测试工程师、保单审核录入等5个岗位,前期接收简历48份,当天下午共视频面试了10余名应聘者,其中3人达成初步意向,目前公司仍在继续接收简历中。
“‘空中招聘会’这种形式特别好,直观高效,方便企业和求职者沟通对接,又能避免面对面交流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收到的简历数量和到面率都高于线下招聘会。”中智四川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招聘项目经理熊雨语告诉记者。
创新招聘方式,优化服务模式,开展线上招聘、网上招聘,推出“零接触、邀人才”服务,应聘者不出门就可以实现线上职位申请、线上笔试、线上测评、在线视频面试等……疫情期间,中智四川公司为服务的数千家机构、10万余名各类人员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及时提供了保障。
“针对复工,我们推出了抗疫复工助手——中智在线人事服务产品和人事管家、中智S君两款产品。” 中智四川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任洁告诉记者,抗疫复工助手能够帮助客户实现业务正常开展,可以实现合同在线签订、员工疫情承诺书搜集、社保公积金在线申报、薪酬发放、在线福利产品选择等功能,通过人事管家,员工可以在线完成入离职办理及薪资、社保、公积金查询等服务,让人力资源服务跳出了“人力”范畴。
丨“云招聘”势不可挡丨
传统招聘壁垒被击破
企业代表:人瑞人才
仅今年2月1日-2月16日
为1万余人提供视频面试
举行线上招聘1500多场
服务企业数量近两百余家
提供岗位近400个
完成交付3000余人
业务覆盖上广深蓉等近20座城市
“云招聘”一经推出,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简单来说,“云招聘”是为客户提供以效果为导向的创新服务体验,这也是根据疫情下客户和求职者的安全需求衍生而来。
在港交所上市的人力资源企业人瑞人才↑
作为中国西部第一家港交所上市的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人瑞人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为确保求职者及企业用工安全,快速启动了危机应对机制,由数百名专业HR组成招聘团队率先行动,自2月1日创新推出“无接触式”招聘解决方案,通过香聘APP,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包括线上宣讲会、线上视频面试等系列线上服务,让企业与求职者顺利对接,达成双赢。
仅今年2月1日-2月16日,人瑞为1万余名求职者提供了视频面试服务,举行线上招聘1500多场,服务企业数量近两百余家,提供岗位近400个,完成交付3000余人。通过跨区域联动,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覆盖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近20座城市。
“对于以往的线下招聘,往往会因为求职者的到场率、场地排期等因素受到多重限制,比如求职者可能只是因为交通及距离远近就放弃了。而‘云招聘’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招聘效果并没有因为疫情影响而减低,反而比平时有了更好的效果。”人瑞人才华西大区副总经理谢丽霞说,当前,“云招聘”已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招聘服务,这种服务避免了线下的人群聚集和接触,最大程度上兼顾了疫情防控安全的需要以及招聘企业和求职者的需求。同时,它也为今年春节后招聘和求职的高峰期缓解了不少压力。
但这样的招聘方式并不是第一天出现。长久以来,人瑞人才就倡导以科技驱动人力资源服务,拥有自主研发的招聘平台及先进的一体化人力资源生态系统,以创新的解决方案革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流程,在招聘方式上,一直实行“线上+线下”模式,这也在疫情期间显现出优势,而这样以科技驱动招聘进化的企业在成都高新区也越来越多。
丨AI“闯”入招聘行业丨
面试者的表情都将被自动分析
企业代表:北森
推出No Face To Face无接触招聘方案
AI机器人上岗
能进行简历和面试智能化初筛
能自动进行人岗匹配
能判断求职者是否与企业诉求相契合
“随着疫情下办公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迭代,各行业的人才招聘全流程开始在线上推进,这将极大地推动招聘方式的变革,企业将逐步基于资源自运营降低招聘成本,基于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式提高招聘效率,基于人才评估等专业化工具提升人才质量,进而全面释放招聘效能,进入招聘运营新时代。”在谈到招聘方式的进化与迭代时,北京北森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区域总经理路遥告诉记者。
北森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经济预期产生了较大冲击,尤其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服务行业受到巨大的影响。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策略也面临较大的调整和挑战。企业需要重新考虑招聘布局,思考如何通过人才供应帮助企业在特殊形势下的经营策略有效落地。
为此,疫情发生后的短短几天内,北森率先推出了No Face To Face无接触招聘方案,在无需面对面的情况下,即可完成招聘现场推广、宣讲、人才获取、筛选、测评、考试、视频/AI面试,评价、聘用、入职等全招聘流程的线上化应用。该方案支持企业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全程无接触,数据无断点,实现招聘网络办公和数据智能化驱动。
北森无接触招聘方案↑
在该方案中,AI面试成为了继视频面试之后的又一全新招聘场景落地。在招聘中,企业可以通过AI机器人的运用,分析面试者的表情、表达能力、记录语音、判断是否与企业诉求相契合,借助AI人岗匹配与推荐,精准激活人才,帮助企业拓展自运营资源,提升招聘效能,同时,在中低端岗位招聘或面试业务量较大时,通过AI机器人进行简历和面试的智能化初筛,减少HR简历筛选工作量,大大提高了企业招聘效率。
“绝大部分企业对AI有较高的兴趣,并在人才管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探索。北森基于对应用AI的数百家企业的招聘运营效果数据分析,结合技术实践和实践观察发现,受疫情和后疫情时代经济特征的影响,未来部分企业将加速数字化转型。”路遥说,未来,精细化、智能化运营将成为人才招聘的持续主题。
<<<高新行动
政府送政策送工作送人才
成都高新人力资源服务迎新生
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招聘活动持续开展,做到就业战疫两不误,招聘求职一并举,成都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也推出“蓉漂人才荟——智汇高新”线上公益招聘会,切实为企业和人才搭建高效的招聘和求职互动平台。
疫情期间,“蓉漂人才荟”——“智汇高新”线上公益招聘会总共开展4期,共计有29家企业参与招聘会,参与候选人千余名,接受简历3000余份。
成都高新区组织的2020“春风行动”,通过直播的方式为企业人才牵线搭桥,这也是在疫情下的一个创新之举。↑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居民求职和企业招聘带来的困难,成都高新区除了创新开展“空中招聘会”,还开发上线“高新招工”小程序,实现线上招聘信息发布和求职报名,并对高新东区户籍居民到高新西区重点工业企业就业给予最高近万元补贴。
除了积极拓宽网上招聘渠道,成都高新区还建立“一企一专员”联络机制,及时更新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帮助企业去四川省其他县市进行员工招聘,并通过“春风行动”交通车,将有意向的就业人员送到成都就业。
据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运营公司董事长蓝凯介绍,在复工率、返岗人数等数据节节攀升的背后,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成都市人社局全力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的成效,而这些成效还在不断叠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断探索线下场景线上化,让人力资源服务迎来了新生机。
针对疫情期间全市企业出现的“招工难”“用人荒”“人力资源问题凸显”等现实困难,在成都市人社局的指导下,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区)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在做好网上招聘、在线培训等服务的同时,收集整理全市百余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千余项优势服务产品,发布了《成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服务清单》。
“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和人才解决自身在疫情期间招聘、求职及其他人力资源问题,切实提升人力资源协同活力。”蓝凯说。
记者:向晨晨
摄影:梁磊(部分图为资料图、企业供图)
编辑:向财霞
校对:申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