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理二十条发布
在五彩斑斓的成都高新区
有一种颜色让人心旷神怡
那就是高新蓝
为了这一抹蓝色
成都高新区又推出了新举措
近日,《成都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二十条措施》出台,从科技治气、严禁高污染项目入园、深度治理废气尾气、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等20方面内容,精准发力,铁腕治气,推进持续改善辖区空气质量。
从4方面入手治气
提升大气智慧治理和监管水平
今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调控区域开发,优化城市设计,形成有利于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生态环境容量平衡的城市空间布局,从源头上严控城市生活废气、油烟、异味污染。
科学防治,离不开智慧加持。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智慧化、专业化、精细化监管水平,成都高新区将从4个方面打出“组合拳”:
人员配备上,组建“智囊团”,邀请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团队进行指导,每年专家咨询不少于3次;强化科技技术和产品应用,运用3D气溶胶激光雷达、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车、VOCs红外成像摄像机、便携式颗粒物监测仪、多尺度超清细水雾降尘、高空增雨等先进治气技术和产品,试点不少于4项技术和产品;
建设大气智慧监管系统,开展大气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研究,强化建筑工地、工业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减排潜力评估,并建立污染物排放时序与强度表,分时、分域、分业实施精细管控和“靶向”减排;建立重点时段严控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错峰生产、减产限产和应急停产管控。
加强大气网格化管控措施,建立“发现—派遣—处置—反馈—巩固”的闭环工作机制;
建立区、街两级污染源全景地图和动态清单,对重点区域、时段、污染源,“常规式”和“点穴式”巡查排查结合;强化区、街办、社区和社会4级环保协查网格员力量配置。
深度治理废气尾气
坚决清理关闭违规大气污染项目
严控大气高污染项目建设,严格项目引进审查、行政审批,落实产业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废气高污染项目;禁止在环境敏感区范围内,新建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项目;坚决清理、关闭违规建设、投产的大气污染项目。
强化企业废气深度治理,鼓励企业提标升级废气治理设施,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落实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补贴政策,积极支持100家企事业单位,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技术改造任务。
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疏堵治堵,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建设水平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黑烟车抓拍系统;区环卫、园林、运渣车等市政作业车辆,将加装尾气颗粒物捕集器。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管控,在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加装尾气高效净化装置。
预计2020年,全区将对柴油车尾气排放监督性抽测,不少于1900台次;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监督抽测,不少于300台次。
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
工地扬尘违法违规将纳入信用管理
在工地扬尘方面,将强化工地扬尘治理,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全面推行多尺度超清细喷雾除尘系统,实施围挡喷头固定喷雾、场内雾炮水平喷雾、脚手架升降喷雾、红线外雾炮车移动喷雾“四喷”法作业;试点运用焊接烟气收集处理设备;重点工地、商混站,安装5G+高清视频监控、颗粒物自动在线监测等智慧工地监管系统;试点推行地铁、市政道路改造等工地移动式全封闭罩施工;推行装配式建筑,对新出让的开发性项目等3类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积极推行绿色施工,对工地扬尘违法违规行为,严惩重罚并纳入信用管理;加强工程运输车辆管理,对工程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大气污染行为严格执法。
加强道路绿化扬尘防治,分类分频次,对道路和绿植喷雾降尘和冲洗除尘。涉农街办,建设远程高空监控视频系统;建立大小春秸秆禁烧、垃圾(落叶)焚烧、祭祀燃烧和烟花爆竹燃放有奖举报机制,重点加强易发点位的管控。
做好餐饮油烟源头把控,建设餐饮项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强化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运维及监管;重点区域内商住小区,试点末端加装油烟净化设施。
强化应急管控
区域联防联控
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机制,收集编报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信息,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影响。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同开展重点防控区域内的扬尘、油烟、露天烧烤、垃圾焚烧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信息互通、污染共治。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入党工委会、党工委管委会办公会议题,调度治气相关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制定《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目标》,建立主要污染指标主责监管机制和“三属”监管工作模式,分解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细化明确大气污染防治七项指标,形成齐抓共管、协调共治的工作格局;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队伍建设,加强区大气办人员配置和治气装备建设,增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能力;完成基层扬尘治理队伍改革,充实街办扬尘防治队伍,强化建设、产业等主要治气部门的力量;培育、引入第三方专业化治气队伍;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月调度、季约谈、年考核制度;完善全区治气目标考核办法。
视频:陈晨
图文:闫静
编辑:向财霞 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