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号实验室之旅发车
编者按
10月29日,成都市首批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名单发布并予以授牌,其中位于成都高新区获得授牌的实验室共有6个,分别为1个创新应用实验室、5个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
今日,“成都高新”号将发车,走进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智元汇”)、咪咕音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咪咕音乐”)、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业云创新中心”)等企业,通过参观来一场穿越未来的“实验室之旅”。
智元汇
现金购票、交通卡刷卡、自动购单程票、手机扫码、刷脸通行……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们乘座交通工具出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地铁第四城的成都,每天有百万人次穿梭在地铁,手机扫码支付已成为最常见的画面。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的智力输出是谁?10月27日,“成都高新”号发车,首站走进成都智元汇,这里也是首批“成都市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之一。
科技服务智慧出行
1
10年时间,他们创造了智慧出行
自2018年起,不论是搭乘公交还是地铁,开始有了一种在当时看来新鲜少见的购票方式——手机扫码付费。发展到如今,人们不仅对于用手机扫码搭乘公交、地铁早已习已为常,刷脸乘车也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而作为研发这一移动支付出行系统的企业——智元汇,可以说是参与和改变人们出行方式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10月27日,进入智元汇,从展示厅到研发实验室,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空间组合在一起构建了智元汇“基于移动支付的智慧交通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
展示厅入口处的墙上,“汇聚智慧元素 创造无限可能”这句话里不仅暗藏了企业名字,也概括了公司发展定位。“我们是一家人工智能特征的智慧乘运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智元汇政策研究与发展中心总经理唐小列说。
智元汇成立于2010年,也正是成都第一条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的时间。10年的时间,从成都地铁里的智能电子多媒体信息服务及联播系统到现在的扫码乘车支付系统,智元汇用技术手段不断升级着人们智慧出行的体验。
搭乘地铁,感觉扫码速度很快,但这一瞬间究竟是多长时间呢?参观中,唐小列解开了记者一直好奇的这个问题:“我们系统的响应时间是0.2秒。”
当这些扫码进站、出站、换乘的信息一个个汇聚在一起,便构成了移动支付交通出行的信息网。
进入宽大的展示厅里,满眼都是屏,组成一面大屏墙。“这些屏幕都是移动支付的后台数据的展示。”顺着唐小列手指的方向一眼望过去,屏幕上分别是线网出行量、线网出站量、线网客运量、线网换乘量等相关信息。“基于移动支付出行的方式,让乘客感受更加方便快捷出行的同时,也让地铁运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唐小列说。
展示厅中的大屏墙
2
除了扫码、刷脸
未来移动支付乘地铁更“科幻”
智元汇基于移动支付的智慧交通方式不仅在成都发力,更是先后“登陆”郑州、西安、哈尔滨的地铁,在当地开花结果。
2019年2月14日,郑州地铁手机过闸全线网开通,APP“商易行”上线运营。
2019年9月,于郑州地铁上线刷脸过闸,这也是全国首个整线开通刷脸过闸并在地铁官方APP中实现活体人脸识别认证和支付扣款的实际应用。
2020年1月21日,西安地铁开通刷脸过闸,“智惠行”APP上线。
2020年7月,智元汇统筹建设的哈尔滨地铁刷脸乘车系统开通。与此前不同的是,哈尔滨的地铁刷脸系统可直接刷脸过闸,无需摘戴口罩。在防控疫情的需求下,戴口罩刷脸乘车将极大减少乘客车站停留时间,降低疫情交叉感染风险。
到今年底,成都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500公里,跃升到全国地铁第四城的位置。新增里程数、地铁线路的同时,也意味着客流出行量的新增以及技术手段需求的升级。
对于未来移动支付的智慧出行方式,还会有哪些科技变革?在智元汇的研究室,研究人员所做的也正是这些关于未来的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特别是服务于大众的技术,都需要经过长时间、不断的验证才会正式面世。”唐小列说,未来的移动地付出行方式的总体方向,将会更加智能。
他所说的这一未来更智慧的移动支付出行方式,甚至可以不再依托传统闸机,无感进出站和换乘。
扎根成都高新区10年,如今,智元汇已经成长为一家估值数十亿的准独角兽企业。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元汇在全国各重点区域设立了AI数据业务及移动支付研发中心、AI智慧安防安检(防疫布控)研发中心、AI电子票务研发中心、乘客会员运营中心、全息动态感知AI地铁研发中心,相关产品和服务已进入全国10余个城市,构建起了多平台组成的“全息动态感知AI交通乘运生态系统”。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轨道交通行业,为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乘客出行体验的幸福感。唐小列说。
记者:郑其
摄影/视频:梁磊
(部分图片、视频由企业提供)
编辑:吴嘉 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