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座椅 大
编者按
即将到来的2021年成都大运会作为重要的城市事件,正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发生着可感可知的化学反应。作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空间,或许更需要推陈出新。
富有创意的城市空间通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能解决“千城一面”和城市旧街区改造的难题,还能将市民的注意力重新带回公共空间。而在自由自信、创新勇敢的成都高新区,这里的城市公共空间给忙于穿梭写字楼间的人们带来喜悦。
城市空间逐渐从space(单纯的空间)转变为place(有活动承载能力的场所)的过程中,好的公共座椅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们会让人随时产生意外的、奇妙的互动。
—— SADI建筑设计师 白熙
↑公园街区里随处可见的凳椅,
让城市多了一点温度
↑造型各异的公共座椅上每天上演
“来,请坐”的剧情。
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
酷青年们正利用社区座椅
独特的排列方式玩起了街头滑板;
街边小游园的长凳上
白领们正在悠闲的喝着咖啡;
傍晚广场的台阶上挤满了人群
原来是在期待一场街头音乐会。
从不太起眼的公共设施到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流量担当,公共空间里的凳椅解放了城市的畸零空间,为市民搭起了新的生活剧场。“来,请坐!”的剧情,正在无数个城市角落上演。
↑天府二街公交站旁边的旋转凳椅,
当你不知道哪里是风景的时候,
360°都是风景。
公共座椅,特定区域的特殊考量
承载公共接触功能的座椅的重要性可能被低估了。良好的座椅布局和设计考量能把市民的注意力重新带回街头的公共空间,使市民之间、市民与场景之间产生交集。
↑江滩公园的马赛克长凳子充满童趣
在成都高新区大源CBD区域内,到处矗立着钢筋水泥的写字楼,没有驻足停留的空间,是这里进行街区改造面对的最直观问题。
“这里一大片都是密集的写字楼和商业区,压缩了行人的通行空间,这在城南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这一片区城市更新的景观设计师,四川省建筑研究院五院的张一帆回忆起街区改造前的状态。“本来就繁忙的人没有停留和休闲的机会,所以我们想专门为这些忙于工作的白领制造那么一个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个歇息的空间,座椅绝对不能少”。
设计师别具匠心,通过镜面水体、月半拱桥、樱花绿道等景观元素,将这一片打造成了具有现代感的花园式街区——月牙湖公园。
在整个月牙湖公园的设计中,城市座椅就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河岸边,设计师开辟了专门一块区域,放置可转动的彩色板凳和小桌,歇息的人可以随意转动凳子,把目光停留在自认为最美的风景处。凳椅上方的屋檐处理,又可以为这里聊天、吃饭或者处理工作的人遮阳避雨。
这样的设计,是设计师的一个小小“企图”:给市民与自然营造一个对话的空间。
↑月牙湖边专门为白领们打造的转动座椅,
忙碌的工作之余喝杯咖啡看风景,美哉!
公共座椅,成为人们停留的可能
说起城市空间的座椅,张一帆认为尺度考量比较重要,这包括座椅的长宽高、材质用量、色彩是否让人觉得舒适——当人坐着、躺着、半躺着,都需要一定的舒适度。
达到这种基本标准后,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让座椅触发交往,这是座椅更重要的目的,它需要为人们的坐下、观看、倾听以及交谈提供较好的条件——没有座椅,人们很难在街头长时间停留。
↑ 坐凳或许是市民在
公园绿道中使用最多的空间场所
就公共座椅布局与设计而言,首先要遵从社交尺度:
一般来说
3米以内,我们可以进行正常的谈话
而小于1米,就属于亲密距离了
天府三街街边小游园里的红色长凳满足不同社交距离的需求,创造出适合多人群交流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更容易发生。
↑ 天府三街的红色长凳是街区的一道风景,
意外的互动就在这里发生。
附近天府二街随处可见的长凳上,常常有穿着时髦的潮人与环卫工人坐在一起,这大概是最打动设计师张一帆的一帧画面,在他看来,“当两个甚至更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共享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时,如果还能发生奇妙的互动,那会相当有趣。”
正是城市座椅触发了公共接触,而这些接触会让市民产生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并参与其中,公共空间也就跟着活跃了起来。
↑江滩公园的圆形竹凳缩短了市民的交往距离
在街道公园里,坐凳形式多种多样,比如长凳、椅子、台阶、花坛边沿等。“可以坐坐”是评价空间受欢迎度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锦城绿道南区工程概念规划设计负责人,四川省设计研究院五院前期规划所所长白熙的设计理念:
要让人们坐下来
这个空间需要有景可看、有戏可观
当座椅的功能性延展后
市民参与进来
这个单纯的空间(space)
就转变成了有活动承载力的场所(place)
“成都正在打造公园城市,坚持生态本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设计师未来需要考虑的方向。高新片区的规划更多的和这片区域特性结合,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些凳椅建立新的场景,引导大众参与进来。”白熙说。
记者:陈堃 唐迪 文/视/图
编辑: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