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绿道大
编者按
即将到来的2021年成都大运会作为重要的城市事件,正让我们的城市生活发生着可感可知的化学反应。作为城市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空间,或许更需要推陈出新。
富有创意的城市空间通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能解决“千城一面”和城市旧街区改造的难题,还能将市民的注意力重新带回公共空间。而在自由自信、勇于创新的成都高新区,这里的城市公共空间给忙于穿梭写字楼间的人们带来喜悦。
绿道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休闲步道。比如我们通过在其中放置雕塑作品,制造人文场景,为市民创造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城市也随之更新。
—— 雕塑家 戴树新
绿道是家和公园的延展空间,是市民通勤出行,休闲游憩,与人社交的重要场所。随着公园城市建设的推进,全球最长的绿道慢行系统——天府绿道,正在我们的城市铺展开来。这个庞大的公共空间系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崭新的应用样本,成为市民触摸城市温度不可或缺的载体。
绿道上的装置让空间变得有温度
绿道上的小而美
人们青睐那些能提供美好景色的开放空间,如果空间里设置一定的“吸引点”,那么就更吸引人们的停留和参与。在绿道的规划建设中,建筑设计师们通常运用静态的雕塑作品、喷泉、花坛,甚至是动态活动人群、艺术表演等来制造触发停留的“吸引点”。
桂溪公园里的《友谊之环》
中和湿地的一级绿道上,市民每天在进行上下班、骑行、遛弯等“必要性”活动时,会不知不觉与这座来自国际友城雕塑家的雕塑作品《阳光之冠》产生互动。
《阳光之冠》以马为原型
凸显动感和活力
与公园的草长莺飞和都广之野氛围相匹配
让这座雕塑显然成为公园的一个亮点
↓↓↓
配合中和湿地公园动物主题的国际友城雕塑《阳光之冠》
在天府绿道的整条环状绿道上,20余座国际友城雕塑座落其中,这为整个绿道注入了国际化的人文艺术元素。负责这次国际友城雕塑落地的总顾问、成都市雕塑协会戴树新会长一直以来致力于城市公共空间生态提升,在他看来:
城市道路、广场、标志物等都能对市民产生归属感,公共艺术能帮助公共空间加分。随着绿道慢行系统的修建,市民在其中进行“必要性”活动时更能感觉舒适和惬意。
国际友城雕塑《携手》
公园绿道的这些“吸睛点”,帮助提升绿道品质
“绿道+场景”,让城市更新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成都的绿道体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这条由各级绿道和公园构成的天府绿道体系,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到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绿道+”的场景在城市公园得以实现。
与其他公园相比,锦城湖公园中的绿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满足了市民的亲水需求:
走在栈桥上
桥面与水面不过几十厘米
在湖中骑行
让赏湖变成游湖
↓↓↓
公园里的亲水栈道
在江滩公园,设计师更让公园的亲水性达到了极致:
用马赛克瓷砖拼凑星空无边泳池
与湖面进行无缝连接
市民可以选择在旁边的创意沙滩享受阳光美景
或是进行一场沙滩排球对决
也可以在临湖参与一次刺激的皮划艇体验
↓↓↓
公园绿道就能满足不同运动需求
为了给市民营造与以往不同的生活场景,公园绿道上设置了智慧体育区,市民可以参加竞速单车、能量跑酷、电竞足球等小众体育项目。市民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完成一场攀岩竞技。
江滩公园内
还有一座2000平方米的碗池滑板运动场
光滑起伏的曲面搭配3D艺术画
让这里成为滑板爱好者最新的聚集地
↓↓↓
碗池滑板运动场
不必担心消耗大量体能,绿道上间隔的无人超市能及时补充能量。在公园里,除了运动,你能想象的休闲方式,比如阅读空间、咖啡美食、文创集市都能实现。公园绿道的复合功聚集了更多的参与者,更新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在未来公园城市的建设中,人们将和无处不在的绿道无缝对接,而这些微小的场景空间会让绿道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记者:陈堃 唐迪 文/视/图
编辑: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