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党龄15年的老党员,来成都高新区11年,见证了成都高新区消费者协会从无到有;3年来受理消费者投诉1万余件,从普通工作者,成长为消费者协会负责人,她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在高新区有了“娘家”……
她就是成都高新区消费者协会暨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负责人张诗琛,也是2019 年度成都市“最美消费维权人物”。
“单刀赴会”
快速有效调解消费纠纷
消协工作涉及的领域多而复杂,要有广阔而深厚的知识储备。尽管消协人员不是专职律师,但她要求自己必须够专业。
几年前,一名职业打假人反复投诉某产品质量,大家以为他故意找茬,沟通很困难。张诗琛仔细检查才发现,他说得没错,该产品违反的是行业最新标准。
张诗琛说:“我们都还没研究到的细分领域,人家都掌握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连基本诉求都可能听不懂。”如此自省的心态,也给张诗琛带来更积极正向的回馈。
有一次,消费者投诉某教育咨询公司教学质量差,要求退费,一线消协人员协调多次无果。通过大量系统学习、研究,张诗琛很快从该公司证照找到突破口,告知对方因无证经营,将面临主管部门的介入调查,同时要求对方立即停止培训经营活动。这下,本来傲慢的对方,态度马上“软”下来,退还了消费者剩余的培训费用。
2019年,按市网络理政办要求,紧急消费纠纷必须1小时内到现场、24小时内回复处理结果。不管周末还是夜晚,只要接到紧急投诉,张诗琛就会立即处理,常常忙到深夜三四点。
有一次,200多名消费者投诉装修公司不履约,股东躲了起来。公安部门没有直接证据,无法实施抓捕,消协是当时消费者的唯一希望。一天深夜,股东突然在中和的一处郊野露面。接到派出所电话后,张诗琛立即开车前去“围堵”。在随后的处置中,狭小会议室里,双方“剑拔弩张”,张诗琛在股东及200多名消费者间调解,毫不怯场,最终有效推动了事情的处理。
“独家秘笈”
全市首创“三步递进工作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年初一,还在达州老家的张诗琛,将孩子托给父母,悄悄连夜开车回到成都高新区,初二一早便上岗。
当时,人们普遍情绪焦虑不稳,全国各地投诉量激增。成都高新区也不例外,口罩难买、猪肉涨价……张诗琛及同事每天都会接到成百上千的投诉。然而,消协仅有10名工作人员,每个投诉都去现场处理吗?
“这样下去不行!必须找到更高效优质的处理方式!”张诗琛当机立断,决定特殊时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递进处理。
“针对因消费者恐慌引起、而实际情况并不严重的投诉,我们就采取电话调解、快速解决。”张诗琛介绍,对电话调解无效的群体性、复杂性投诉,采取现场证据材料审查、划分责任,调解成功率达到了70%以上;对个别拒不配合、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采取行政约谈,促使其与消费者达成和解。
这就是成都高新区当年全市首创的“三步递进工作法”,得到全市各地学习借鉴。
“惊险一刻”
怀孕8个月时的现场调解
消协的工作不仅要专业,有时还很惊险。2013年5月,怀孕8个多月的张诗琛,遇到一个棘手的纠纷。
当时,一名青海消费者购买的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后,前往该品牌下的一家4S店维修。然而修完后,这部车又出现了其他零部件的问题。消费者找到该4S店,要求赔偿数万元。
“修车的4S店,并不是消费者购车的店,因此4S店拒绝赔偿。”当时,双方情绪激动,当场打了起来。挺着大肚子的张诗琛没有慌张,马上告知上级领导,同时尽力安抚双方情绪。
张诗琛向消费者耐心梳理事件流程,同时,询问多个汽车行业领域多位专家、律师。“最终协商结果是,4S店没有直接责任,但有连带责任;不过消费者要求的赔偿数额过高,双方各退一步。”在张诗琛调解下,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尽管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但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我还是会站出来的,我是党员,要冲在前面。”张诗琛对记者说。
今年,在张诗琛和同事的努力下,成都高新区消协暨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有了集中办公区,并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消费者在高新区有了“娘家”。
在成都高新区,消协工作不仅走在全市、全省前列,还多次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关注和表扬。眼下,张诗琛没有松懈,正积极推动成都高新区市场与消费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对企业进行画像和风险分析,让大数据服务于调解工作,促进监管从传统走向智慧。
记者:闫静
受访者供图
编辑:吴嘉
校对: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