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台直播
涪陵新闻
美丽太极
  • 当前栏目:首页 > 首页 > 主题宣传 > 江城悦读会
  • 《江城悦读会》 | 习近平在梁家河

    《江城悦读会》 | 习近平在梁家河

    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涪陵广播电视台江城悦读会,每周一晚21:30与你准时相约。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74期节目。


    0916梁家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习近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梦想拔节生长,美好希望竞相绽放。


    在2008年5月份,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编撰完成的纪实文学《梁家河》编纂发行。习近平说,在梁家河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梁家河他曾一度陷入不被理解信任的苦恼迷茫中,一度想逃离,但是就是凭着一股倔强的劲头化被动为主动,融入乡村、融入那里的山山水水。正是梁家河呈现给了习近平最真实的乡土中国,让他清楚地知道人民群众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梁家河这本书也传递着一种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陕北农村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指引我们在新时代扎根实践,寻求探求大学问,为中国梦不懈奋斗。


    那今天的节目里,青青给大家带来梁家河这本书里的节选片段。

    《梁家河》


    文|陕西人民出版社 朗读|青青 


    梁家河 初心从这里出发 剪辑


    1968年12月2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句话一落地全国1700万青年学生——约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就响应号召,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

    青年习近平也成了这支迁移大军中的一员,起点是首都北京,终点是革命圣地延安。不过,习近平离开北京更像是一种“逃离”。

    1962年起,年幼的习近平由于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文化大革命”中,家被查抄,他随母亲住到了中央党校。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因我有一股倔劲,不甘受欺负,得罪了造反派……(被)作为“黑帮”的家属批出来了。那时,我15岁都不到。他们说,枪毙够一百次了!我想一百次跟一次没什么区別,都一百次了还怕什么?”

    习近平没有被关起来。他被抓进派出所,到了派出所又被拉回来,改送少管所。可少管所的床位已满,要排一个月才能进去。习近平报名下乡插队。“他们一看,是到延安去,基本上属于流放,就让去了。”习近平后来回忆说。他选择了延安,那是父亲当年闹革命的地方。


    1972年,插队回京探亲时的习近平。来源:新华社

    1969年1月13日,北京火车站人山人海。有来送行的家人,有维持秩序的警察,有车站的工作人员,空气中弥漫着悲伤。不满16岁的习近平登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火车要开动的时候,车上车下的许多人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去延安的专列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69年的1月份,全部都哭啊,那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当时(车)底下我那些亲属都说,你怎么还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不是好事吗?你们哭什么呢?所以他们就破涕为笑(了)。”后来在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知青专列”南行河南,再沿陇海线西行,到西安后北折,写了一个巨大的倒“几”字,到达了铜川。这是火车能够抵达的最靠近延安的站点了。那时,延安还不通火车。在铜川吃过早饭,知青们转乘前来接他们的卡车,向延安进发。车里的年轻人显得很兴奋,盘山公路上,卡车排起了长龙,扬起滚滚黄尘。

    陕北的冬天给连绵的山峁涂上了一层冰冷的灰色,沿途绝少有亮丽的色调。滚滚黄尘提醒人们,这些山峁多么饥渴!显然,很长时间没有下过雪了。一路颠簸,颠簸掉了欢声笑语。离延安越来越近了,车厢里知青们再次兴奋起来。在他们心中,延安是革命圣地一长征结束后,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共产党人又从延安出发,缔造出一个新中国。

    但很快,这种兴奋感便被失望替代了。


    1975年10月8日,梁家河村民欢送习近平上学留念。来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到达延安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所有人身上都落满了土,变成了一个个“土人”。卡车停在了延安师范学校,那是他们的临时中转站。疲惫的知青们把教室里的桌子拼起来当床,很快睡去。几个知青怀着对延安的好奇,悄悄地出去溜达。延安城很小,他们转了半个小时就转完了。最高的楼房是新华书店,有两层。整个延安黑咕隆咚的,只有长途汽车站前面有一盏路灯,在寒风中摇晃着,发出“啪啪”的声音,灯光一闪一闪的。


    “原来这就是延安!这就是父辈说的延安吗?这就是革命圣地延安吗?”在北京时对于延安的美好想象被现实击得粉碎,几个人脸上都写着失望。


    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东部与西部。这些不同的概念在习近平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他第一年的插队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习近平回忆说,他刚来的时候和这里有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随着一件事在延川县的传播被强化。2004年,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的专访时回忆,当时人们对他议论最多的一件事是拿面包喂狗。清理书包的时候,他发现出发时从北京带来的半个面包已经发霉变质,就随手扔给了狗。村民没见过面包,更没吃过,听习近平说那是面包,难以想象怎么能拿这么好的东西喂狗,就说知青糟粮食,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得整个延川县都知道了。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他和雷平生到文安驿另ー个大队去找八一中学的同学,板凳还没坐热,就接到公社紧急通知,要求全体知青、基层干部和民兵到公社开会。赶回梁家河显然已经来不及了,两人便随这个大队的队伍直接去公社。队伍打头的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扛着红旗。快到公社时,看到了梁家河的队伍,两人加入到自己大队的队伍里这件事怎么看都稀松平常,合乎常理,但有人却从中嗅到了不一般的味道“习仲勋的儿子不跟红旗走了”。在当时的语境里,不跟红旗走就是不跟党走,就是反革命,这件事被人们议论了好一阵后渐渐被淡忘,但在习近平的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烙痕。他很迷惘、彷徨,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他人出工干活,他却打不起精神来。习近平很苦闷,但他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又岂是“苦闷”两个字能说得尽的。此时,习近平还不知道,梁家河插队的15名知青中,有10个人的父母正在遭受着批斗。习近平坦言他当了一次“逃兵”。几个月后,习近平向梁玉明请了假,回京探亲。没想到,因为失去了北京户口,当地公安将他当作“倒流”人口抓了起来。“先关在派出所,一进去就是四五个月。而且关进去不是让你白坐着。”他被强制干重体力活。“海淀一带的下水管,都是我们埋的。”习近平后来回忆说。


    梁玉明再见到习近平是五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习近平回来的时候,脸上沾着煤土,黑黢黢的。“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习近平表明了心迹。“不再有回北京一说了。”习近平斩断了归途。


    (习近平曾经插队的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由被动到主动,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习近平。


    实际上,习近平被从北京送到了太行山区,他是听了姨父魏震五(又名魏健)和姨母齐云的动说后才回到梁家河的。魏震五当年是东北大学学生,他给习近平讲述了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他们那些热血青年怎么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怎么到太行山坚持战斗。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写道:“他说,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听了姨父姨母的话,习近平对自己在梁家河的生活做了反思:“在上山下乡时,我年龄小,又是被形势所迫下去的,没有长期观念,也就没有注意团结的问题。别人下去天天上山干活,我却很随意,老百姓对我印象不好。”


    习近平说的“团结”缘于父亲习仲勋的教诲。习仲勋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时曾长期从事群众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习仲勋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就是在沿途张贴的布告里看到习仲勋名字的。陕北后来成了中共中央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这块土地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找到了抗日救国的策略、方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由此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习近平也找到了一个法宝一他的“团结观”。习近平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话讲,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虑自己愿不愿意,还要考虑别人愿不愿意,因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么事情都以自己为主,就是不行的。”习近平相信黄土地养育了他的父辈,也一定会以宽大的胸襟接纳他。带着这样的“团结观”,习近平开始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正是这个“团结观”,使他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便是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来源:新华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每当说起自己在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习近平说:“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的农民。”这种朴素的情感一直根植在习近平心里。


    习近平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这个陕北的小村庄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青年人的向往之地与精神高地。如今的梁家河,乘着新时代的东风破浪起航,驶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彼岸。


    《江城悦读会》好书推荐



    《梁家河》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著的纪实文学,首次出版时间是2018年5月2日。


    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他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真实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是深入挖掘和研究梁家河的大学问。



    本期文章作者:陕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1月,1954年10月前称西北人民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


    投稿邮箱:flsjldzds@163.com


    编辑/田蓉  责编/代川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 



    本期主播简介:      

    杨青青,无限涪陵主持人。


    主播语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