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台直播
涪陵新闻
美丽太极
  • 当前栏目:首页 > 首页 > 主题宣传 > 江城悦读会
  • 【礼赞70年·时代留声】《江城悦读会》——觉醒

    【礼赞70年·时代留声】《江城悦读会》——觉醒


    总有一段文,打动你,影响你,让你铭记;


    总有几个人,在你生命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催你不断奋进!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涪陵广播电视台《江城悦读会》栏目策划并推出了“礼赞70年·时代留声”国庆特别节目。一段文,一个人,讲述TA们心中的时代印记。

     

     

    李世权 视频 最终版

     


    本期讲述嘉宾:李世权


    (李世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图摄于李世权散文集《晴窗观云》研讨会现场)


     

    《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上城》是作家高晓声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80年第二期。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收录于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小说集。



    关于陈奂生上城后一次“误入”招待所的经历,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描写: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眼泪热辣辣,在被褥上拭了拭,便睁开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原来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平顶(天花板)白得耀眼,四周的墙,用青漆漆了一人高,再往上就刷刷白,地板暗红闪光,照出人影子来;紫檀色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更有两张出奇的矮凳,比太师椅还大,里外包着皮,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呱呱叫三层新。


    短短两百字,把陈奂生进招待所后的所见所感描写的生动、具体。小说《陈奂生上城》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等经历,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


     

    李世权&《陈奂生上城》

     


     

    而谈到小说《陈奂生上城》与李世权的关联,大概要追溯到李世权早些时期了。“生活清苦,和自然靠的更近,‘春种秋收’的四季轮回。”对于同样出生、成长于农村的李世权来说,土地、村庄、袅袅炊烟,这些是再熟悉不过了。



    “当时对城市生活非常向往,但觉得离我们自己太远太远了。”回忆起城市带给自己的,李世权说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改革开放之后,一切就大不相同了。中国几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家纷纷到城里去打工,然后又到城里安家、落户。由农村到城里,那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用李世权的话说:“在我们国家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仿若一阵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中国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世权也从这个时候,进了城,后来做了人民教师,再后来从事了文艺工作,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因为拍摄需要,李世权回了一趟自己的老家,大家见面,还是家常话。)


    与其说,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对于上城的那种向往让李世权深有其感不如说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上城》,唤起了李世权早时的记忆。


    那也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属于你的时代记忆是什么?



    #你的记忆深处,藏着哪一本书?#

    它于你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欢迎各位在文末跟我们留言互动(上千份读书卡等你来拿)


    在历史中回望初心,从文字间体味真情。




    本篇散文作者:高晓声(1928--1999年),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七九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青天在上》、《收田财》、《走上新路》、《解约》、《不幸》、《陈奂生上城》等作品。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本期节目影视作品:电影《陈奂生上城》,1982年上映。


    投稿邮箱:flsjldzds@163.com


    策划与拍摄/廖爱伶、杨青青

    后期/熊峰

    编辑/田蓉

    责编/代川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