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台直播
涪陵新闻
美丽太极
  • 当前栏目:首页 > 首页 > 主题宣传 > 江城悦读会
  • 《江城悦读会》| 下个路口见

    《江城悦读会》| 下个路口见

    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涪陵广播电视台《江城悦读会》,每周一晚21:30分,准时与您相约!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118期节目。 


    《送行》


    七月,是毕业季,一个自带离愁的季节。离开校园,和同窗告别,和曾经的自己告别,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旅”。

    人生就是一边告别一边成长的过程。告别现在,放眼未来,从此,踏上一段新的旅途。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李叔同和许幻园之间悠长寂静的告别;

    “山盟虽在,锦书难寄”,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人的一生,需要跟很多人很多事告别,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告别,和同窗告别,和故土告别,和父母告别,和爱人告别,告别无处不在。如果真要告别,那就好好告别。

    今晚甜心想跟大家分享梁实秋老师《雅舍小品》里的一篇文章——《送行》,一起来听!

    《送行》


       

    朗读| 甜心  作者|梁实秋 图片|摄图网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支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眼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以潇洒自然。平夙莫逆于心,临别难分难舍。如果平常我看着你面目可憎,你觉着我语言无味,一旦远离,那是最好不过,只恨世界太小,唯恐将来又要碰头,何必送行!


    在现代人的生活里,送行是和拜寿送殡等等一样的成为应酬的礼节之一。“揪着公鸡尾巴”起个大早,迷迷糊糊的赶到车站码头,挤在乱哄哄人群里面,找到你的对象,扯几句淡话,好容易耗到汽笛一叫,然后鸟兽散,吐一口轻松气,撅着大嘴回家。这叫做周到。在被送的那一方面,觉得热闹,人缘好,没白混,而且体面,有这么多人舍不得我走,斜眼看着旁边的没人送的旅客,相形之下,尤其容易起一种优越之感,不禁精神抖擞,恨不得对每一个送行的人要握八次手,道十回谢。死人出殡,都讲究要有多少亲友执绋,表示恋恋不舍,何况活人!行色不可不壮。


    悄然而行似是不大舒服,如果别的旅客在你身旁耀武扬威地与送行的话别,那会增加旅途中的寂寞。这种情形,中外皆然。马克斯·比尔博姆写过一篇《谈送行》,他说他在车站上见一位以演剧为业的老朋友在送一位女客,始而喁喁情话,俄而泪湿双颊,终乃汽笛一声,勉强抑止哽咽,向女郎频频挥手,目送良久而别。原来这位演员是在作戏,他并不认识那位女郎,他是属于“送行会”的一个职员,凡是旅客孤身在外而愿有人到站相送的,都可以到“送行会”去雇人来送。这位演员出身的人当然是送行的高手,他能放进感情,表演逼真。客人纳费无多,在精神上受惠不浅。尤其是美国旅客,用金钱在国外可以购买一切,如果“送行会”真的普遍设立起来,送行的人也不虞缺乏了。


    送行既是人生中所不可少的一件事,送行的技术也便不可不注意到。如果送行只限于到车站码头报到,握手而别,那么问题就简单,但是我们中国的一切礼节都把“吃”列为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个朋友远别,生怕他饿着走,饯行是不可少的,恨不得把若干天的营养都一次囤积在他肚里。我想任何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有远行而消息外露(多半还是自己宣扬),他有理由期望着饯行的帖子纷至沓来,短期间家里可以不必开伙。还有些思虑更周到的人,把食物携在手上,亲自送到车上船上,好像是你在半路上会挨饿的样子。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送行真不是件愉快的事儿,它代表着离散、分别、难相见。著名作家王蒙说告别有两种,一种是时间上的告别,一种是空间上的告别。路遥在他的小说《人生》扉页上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不管是哪一种告别,我们要相信,今天的送行是为了明天更好的遇见。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是甜心,我在美丽的江城涪陵跟你说一声晚安,好梦。




    主播简介

    甜心,无限涪陵主播。


    主播语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只为做一个更温润的自己。        


    《江城悦读会》好书推荐

    《床前明月光》为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怀念妈妈的随笔集。书中细腻、深情地描述了作为女儿的敬一丹,在妈妈的病床边,对于生命、亲情的思索。天渐黑,人,回归床前。床前月光下,对于如何看待生死的问题,作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多层面的启示与思考。



    本期文章作者: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投稿邮箱:flsjldzds@163.com

    音频制作/田蓉

    编辑/田蓉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