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江城悦读会》。
今天是《江城悦读会》第150期节目。
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0226
各位晚上好,欢迎如约来到《江城悦读会》。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到了,元宵、花灯、鞭炮将我们带入了热闹的节日氛围,今天的《江城悦读会》,就和大家分享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文章——《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看看他笔下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
《元宵节的灯是小百科全书》
朗读 | 程苑 作者 | 肖复兴 插图 | 摄图网
传统春节是以除夕夜的鞭炮开始,以上元夜的彩灯收尾的。一个震天动地的声响,一个绚丽夺目的色彩,体现中国人独特的想象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灯,老北京人一般叫做“逛灯市”,或者叫做“闹花灯”,也有叫做“踏灯节”的,民国竹枝词里就有“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无论是一个“逛”字,还是一个“闹”字,或“踏”字,都体现了那时灯节的张扬劲头儿。我以为,只有立春被称之为“咬春”、“打春”、“踏春”,才能够与之对仗和比拟。那劲头儿,就类似西方的狂欢吧?都是迎接春天到来的心情的一种宣泄吧?
我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我们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展现着丰富无穷的想象。《京都风物志》中,曾经有过这样对元宵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有着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在灯里面了。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如今,我们的春节越发重视了除夕夜的鞭炮,伴随着高科技和财大气粗,越来越惊天动地。但是,元宵夜的灯显得有些不大给力。我们春节的仪式感,已经日渐衰弱,在收尾时候的元宵节更显得有些疲惫,仿佛力不从心。元宵还是在吃,灯却没有以前那样的辉煌和丰富。
在老北京,灯节在街巷里,在平民百姓之间,方才会有“闹花灯”的那种“闹”劲儿。那时候,前门和琉璃厂一带,最为辉煌。清竹枝词里,“细马轻车巷陌腾,好春又是一番增,今宵闲煞团圆月,多少游人只看灯。”说的是那时候的盛况。即便在小胡同里,在四合院里,小孩子们也会提着走马灯、气死风(一种简单的圆形灯笼,说它“气死风”,是因为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或者小橘灯,绕世界跑。现在,灯节已经萎缩进了公园或电视里了,即使街巷、高楼大厦和商家店铺前,可以看见灯,却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无法和《京都风物志》中所列举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灯相比了。对于元宵节的灯,我们的想象力似乎在退化,元宵节的味道也随之只剩下了元宵的一种味道。
小时候,我家住前门楼子东边的西打磨厂胡同,元宵节之夜,是灯火热烈的地方之一。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这条老街,还看见我们大院大门口房檐上专门挂灯的粗粗的铁钩子。那时候的元宵节,一胡同的各家院子前都会挂起各式各样的灯,溢彩流光,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如今,顺着老街望去,一排院子灰色鱼鳞瓦的房檐下,一溜儿生锈的铁钩子,间隔半米左右排列在那儿,弯弯翘着老式古朴的造型。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它们依然还在,灯却不会再挂起来了。
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被日子渐渐遗忘,被我们自己的手渐渐丢弃。
按照传统习俗,出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
元宵节一过,年就真的远去了。心心念念的春节,转瞬即逝,有几分不舍,却也慢慢习惯。这个春节,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游子不能回家,但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团圆。我在这里恭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嗅书香、品经典,这里是《江城悦读会》。感谢各位今夜的陪伴,祝您晚安,好梦。
本期主播简介:
程苑,无限涪陵主播
主播语录:
在浮躁的生活中坚持阅读,
让生活有温度,
让生命有深度。
本期好书推荐
《尘埃落定》,作者阿来。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叙事饱含激情,以史诗的架构讲述20世纪上半页藏族土司制度崩溃过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选择。
2000年,《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本期文章作者 :肖复兴,1947年出生,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知青,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
本期背景音乐: 马雨贤 - 春节序曲 (笙演奏);《春节》;夜色钢琴曲 春节序曲。
投稿邮箱:flsjldzds@163.com
音频制作/杨青青
编辑/田蓉
责编/张韵晨
监制/孙仕华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