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自己会不会猝死?经常熬夜的人,快点进来看!

2020-09-01 14:27:25 

当代生活节奏变快,压力逐渐增加,发生猝死的人群日益趋向于年轻化。


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


这个数字,远远高于自杀、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每天近1500个人发生猝死,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并且抢救成功率不足1%。


很多人可能对统计数字不太关心,但身边的实际案例却在屡屡发生。

只有心脏病患者会猝死?一旦发生猝死应该如何急救?这篇文章统统说清楚……



   

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其中,貌似健康者是猝死的主力军,出乎意料和发生在短时间内是猝死的鲜明特征。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


猝死的大部分原因是由心脏引起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停跳,呼吸停止,氧气无法正常供给到身体和大脑,最终导致死亡,这种猝死在医学上叫做心源性猝死。


所以,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和心衰的病人更容易发生猝死,但也并不意味着只有心脏病患者才会猝死。


这些患者一天中在早上发生猝死的概率最大,一周内周一发生猝死可能性最高,一年四季里冬季猝死率最高,比夏季高18.7%。


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在某个冬季早上,某退休老人公园晨练时突发心梗或脑溢血而猝死。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主要因为老年人常伴随心血管疾病,血管弹性降低,心肺功能往往跟不上气温、情绪的变化而容易诱发猝死。



   

哪些因素可能诱发猝死?


从近几年的猝死数据统计来看,年轻人在猝死人员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包括加班、过劳、抽烟、喝酒、熬夜等在内的不良生活习惯,最终使得心脑血管疾病走向年轻化。


上述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往往多见于某些特定职业内,比如IT程序员、医生、企业高管、运动员等。


因此这类人群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防范猝死。



   

猝死发生前都有哪些信号?

 

在长期不规律生活习惯下,虚汗频发、心跳无故加速、整日精神萎靡,都是亚健康状态的表现。


如果对这些信号视而不见,有可能出现心跳加速或过缓并发、心慌、间歇性眩晕,这种情况说明身体状态已出现严重下滑。


长此以往,很可能诱发心脏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


时而出现的胸闷、胸痛、后背压榨式疼痛就是冠心病的表现,并且后背压榨式疼痛是猝死的终极警告,此时的冠心病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致命。

所以,当出现反复晕厥、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尤其是继发于长期熬夜、加班、过劳或者感冒等,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注意定期体检,每年1-2次,特别是年轻人。



   

一旦遇到猝死情形,怎么急救?


 


首先,平时出现过胸闷、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可以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片。


其次,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晕厥、濒临猝死的人,应该运用"黄金救援4分钟”法则,即当发现有人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判断为临床死亡状态,应立刻施救。


其中,标准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施救法,是一种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的方法。


胸外按压:两手掌根部上下重叠,两手手指翘起抬离胸部,用上半身体重加肩臂肌肉力量,在与掌根垂直方向上用力向下按压,肘部不可弯曲,频率在100-120次/分钟,深度在5-6厘米。


人工呼吸:一只手抬起后颈部或托起下颌,另一只手置于患者额部使其头部后仰,目的在于使患者保持呼吸通道通畅,然后开始口对口呼吸。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要配合使用,30次胸外按压(儿童为15次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每5组为一个循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当然,远离猝死最好的方法就是保障心脏健康,积极做好预防。



   

如何预防猝死?


1. 我们要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少熬夜、不过劳,保障睡眠充足;

2. 定期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机能;

3. 戒烟戒酒、饮食清淡、低油低脂,多吃一些对心脏有益的食物;

4. 培养自身爱好,压力来临时,找到释放途径;

5. 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减轻烦恼,避免焦虑;

6. 定期体检,预防大于治疗。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信息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徐婷婷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

热门评论
打开无限涪陵查看更多评论
热门推荐
久坐伤身!如不可避免请这样“坐” 2020-11-11 15:05:50
指甲“月牙”小=不健康? 2020-11-06 11:36:10
睡觉究竟侧卧好,还是平躺好?原来脊柱最喜欢的"睡姿"是… 2020-11-04 11:27:35
做菜前到底要不要焯水?冷水下锅好还是热水下锅好? 2020-10-30 14:32:02
注意!网红“自热火锅”竟然这么危险? 2020-10-29 15:52:32
get手机充电的正确方式!保护电池你需要了解这些 2020-10-23 16:14:46
18岁女孩不幸身亡!医生呼吁:它们千万不要混着吃! 2020-10-22 15:18:53
不同睡姿不同性格?你是怎么睡的 2020-10-16 16:59:05
中秋吃月饼有讲究,怎样吃才最健康? 2020-10-01 10:10:00
不要买!被硫磺熏过的八角可引起多种疾病,辨别方法都在这儿 2020-09-29 11:20:39
没看够!下载个无限涪陵呗!
无限涪陵 身边新闻 一手掌握 立即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