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5_043850941
全市区县“晒文化 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明天将隆重推介涪陵。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来感受长江千百年来的水涨水落,了解一下几千年前古人是如何观测水位?如何记录和保存水文资料的?
在涪陵城北长江中,与长江平行,有一块长1600米,宽约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得名白鹤梁。古时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冬天长江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就会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古人用“刻石记事”的方法,在这石梁上记录下长江枯水水位,用“石鱼”作为水文标识。在白鹤梁上的18尾石鱼中,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涪州州牧萧星拱重刻的双鲤,一尾衔莲花,一尾衔蓂草,是古代人用以观测长江枯水水位的独特水标,也是众多题刻中最具价值的水文标志。
每当江水枯落,石鱼出水,人们通过观察鱼眼与枯水面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江水枯落程度,这和现代水文站所使用的“水尺零点”原理相同。1963年,考古专家对双鱼进行了精确的施测,惊奇地发现,两尾清鲤眼睛的高程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又科学地揭测出唐代所刻鱼的腹高相当于历年最低水位平均值。白鹤梁以双鲤眼睛作为零点水位标尺,比英国人在武汉江汉关水文站所设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多年。
在白鹤梁上,有108处题刻与水文有关,从数量上来看,它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的埃及尼罗河类似的水文题刻。从公元763年到1963年的 1200年间,白鹤梁水文题刻断断续续记录了72个枯水年份的最低水位,比世界水文史上的同类记载早一千多年。因此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如今,白鹤梁的水文资料曾被用作葛洲坝、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白鹤梁题刻也将永远眠于水下40米深处,为了保护这一“国宝”,国家在2003年投入2亿元采用“无压容器”水下原址保护的方式,最终建成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这也是世界首座遗址类水下博物馆。
5月6日 一起走进涪陵
涪陵,地处长江之滨,乌江之畔,有渝东门户之称。得两江浸润,大河文化源远流长,滋养了涪陵的理学文化、白鹤梁文化、榨菜文化;大山大河的地理环境,又催生了巴国故都的巴人精神、近代的红色文化,让涪陵人兼具智慧和勇毅。坐拥两江画卷,承袭千年文脉!这里是两江福地,神奇涪陵。
5月6日 播出计划
18:30 重庆卫视《重庆新闻联播》
21:15 重庆卫视《书记晒文旅》
21:30 重庆新闻频道《书记晒文旅》
21:40 重庆新闻频道《这里是重庆》
投票详情
按照活动安排,涪陵区推介活动时间为5月6日至16日,持续10天。
活动期间,将在“爱涪陵”APP、涪陵发布微信公众号、新重庆客户端、上游新闻客户端、第1眼客户端和重庆发布微信公众号进行集中推介,并点赞投票10天。
信息来源/第1眼等
编辑/徐婷婷
责编/代川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