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蚕桑业造就了闻名于世界的古代丝绸之路。目前,中国蚕桑业科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踏上“新丝绸之路”,这一切,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在蚕学界的重大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
向仲怀终
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向仲怀老先生回到家乡涪陵作宣讲,就在今天上午,向仲怀院士接受了无限涪陵的专访,一起来看看:
向仲怀22岁时便因研究发现四川省灾害性蚕病壁虱病病源,填补国内蚕学研究的一块空白而崭露头角。
2003年,为了中国能在基因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他率领团队400多名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工作100多天,赶在日本之前,绘制完成世界上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
随后,相应成果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中国牢牢占据了家蚕基因组研究的制高点。之后,他们又取得了家蚕基因组精细图、遗传变异图、基因芯片、桑树和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图谱等领先成果,并引领全国蚕学队伍取得大批原创成果,巩固了全球领跑地位。
近年来,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向仲怀,还主动挑起了传播蚕丝文化的担子。向仲怀表示,蚕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蚕丝文化意义重大。为此,向仲怀引入人文社科文化研究专业团队推动蚕丝文化研究,还开辟了蚕丝文化博士后研究方向。
虽已年过八旬,但向仲怀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他的日程表仍然排得满满当当。为创新驱动出谋划策,为蚕学、桑蚕产业发展孜孜不倦,是这位老人一刻不曾松懈的目标。
本文部分源于网络
无限涪陵记者/陈洪生
编辑/卢维、廖爱伶
责编/代川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