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消毒技术提出规范意见,指出不宜使用消毒喷雾通道;对环境和空气喷洒消毒时,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不可直接大面积喷雾作用于人体。消毒要有针对性,无需对外环境进行大面积喷洒消毒,以避免滥用消毒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对环境造成污染。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在现场消毒时,务必强调其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过度消毒。
一是有明确传染源的场所,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根据消毒对象种类选择合适消毒剂及适当的消毒方法。
二是没有明确传染源的场所,科学开展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的重点场所是人群密集、通风不良或密闭的地方,在加强清洁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物体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的门把手、各种按钮、开关等)进行擦拭消毒,同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和个人手卫生。
三是所用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管理要求,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人体伤害小,对物品破坏少,对环境污染小的消毒产品。
四是不应反复大面积消毒室外环境(包括空气),采用喷雾车队或无人机进行普通街道、马路、社区、广场等的消毒没有实际意义,对汽车轮胎喷洒消毒剂不可取。
五是不应在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入口处,对过往人员身体表面直接喷洒消毒剂或设置喷雾消毒通道让人员通过。
六是不得在有人的条件下对空气(空间)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得使用醇类、醛类、胍类消毒剂对室内空气消毒,不宜使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
七是禁止使用热烟雾机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作业。
八是疫源地消毒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下开展。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九是鉴于病毒可通过潜在的粪-口途径传播,各地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同时,应做好家庭、厕所、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的物体表面消毒;尤其是做好医疗场所病人排泄物及环境的消毒,防止患者便标本污染水源和食品;加强污水特别是定点医院和疑似患者隔离区污水的消毒处理和排放,有疑似病例老旧小区污水管道泄漏的防范。
编辑/陈艳红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