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木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创立了以农户+旅游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社会繁荣、环境宜居、人气聚集等实施脱贫攻坚战略,2019年,全乡160户建卡贫困户589人全部脱贫,实现了“农村强起来、农业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大木1
洪仕海是宣王村2组村民。这几年,村里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每年,洪仕海种的糯玉米、养的山羊总是在家门口就销售一空,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入。
2013年,洪仕海因孩子生病花光积蓄,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洪仕海打零工维系。也就是从那年起,宣王村开始按照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积极发动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对建卡贫困户实行政策倾斜。在村里的帮助下,洪仕海申请到了1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种了玉米养了山羊,还能拿到肥料差价补贴和山羊养殖补贴。2015年,宣王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初见成效,实现了市级重点贫困村脱贫摘帽,人气逐渐兴旺,带动了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洪仕海也尝到甜头,实现了脱贫。如今,洪仕海又扩大了种养殖规模,需要请人务工,带动了周边困难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和洪仕海不同,宣王村1组村民张应龙则是通过经营农家乐脱贫致富的。张应龙有三个孩子,2013年,小儿子生病花了8万多元医疗费,张应龙一家也因学因病成为建卡贫困户。当时,村里正在鼓励贫困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在得到政府担保的5万元贷款后,2015年,张应龙一家搬到场镇,开起了农家乐,年收入可达10万元,日子越过越好。
2019年,宣王村25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了贫困户清零。接下来,村上还将继续推进乡村全日游建设,同时推进火棘扶贫车间建设投产,稳固脱贫攻坚成果。
宣王村的整村脱贫其实是大木乡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为更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政府在前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照集中安置扶贫移民原则,对55户192人进行集中安置,完成D级危房改造42户,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同时油化道路27千米,硬化道路130千米,新建、休整道路11千米,打通交通动脉,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探索形成“农户+旅游”发展模式,助力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来。
无限涪陵记者/冉冉
编辑/ 雷雪梅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