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罗云乡通过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服务等方式,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帮助他们通过劳动实现稳定脱贫。
罗云改
池沱坝村村民袁惠,以前因一次意外导致右手残疾,不能干重活,一家五口人仅靠丈夫务农维持生活,成了当地的建卡贫困户。2019年,罗云乡在当地一家食品公司建起了“就业扶贫车间”,袁惠被招了进去,干的是最轻松的榨菜封口工作,全家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观。
就近就地就业,既能打工挣钱又能照顾家庭,鱼亭子村村民王春同样实现了这样的愿望。为了让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稳定收入,罗云乡党委、政府落实跟踪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协调镇辖企业吸纳贫困户到企业务工。两年前,王春通过镇里推荐,与其他10多名困难群众一起,进入辖区一家矿业公司从事加料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来说,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年来,罗云乡采取“技能培训一批、创建扶车间一批、开发公益岗位一批、辖区企业就业一批、外出务工一批”的措施,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去年建成的就业扶贫车间,解决了15名困难群众就业;通过开发清扫保洁、花草苗木管护等公益岗位,解决96名困难群众就业;推荐到辖区企业就业30人;鼓励外出务工440人;先后开展了培训花椒、苗木、厨师等培训。目前,全乡建卡贫困户739户2401人,已稳定脱贫737户2396人。
无限涪陵记者/陈仲伦 谭艳华(实习)
编辑/徐婷婷
视频剪辑/卢维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