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重庆代表团举行代表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云记者会。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受邀参加了这场云记者会。结合涪陵的具体实际,周少政代首先就“精准施策,做到决战决胜一个不漏”介绍了涪陵区的做法。
坚持滚动排查 把贫困对象动态识别出来
周少政说,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敢打必胜,务求精准精细。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涪陵再次组织开展“两摸底一核查”,既排查贫困数量、又分析致贫原因,累计摸排22.9万户、63.8万人,准确识别出全区现有建卡对象17661户54764人;同时,采取“画像式”排查,将贫困人口精准分为稳定脱贫户、巩固脱贫户、临界脱贫户等3种类型,分别制定具体帮扶措施。
坚持全面核对 把“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人
精准,还体现在把“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人。在确保贫困户吃穿不愁的基础上,持续攻克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等问题,不简单划线、不搞一刀切,逐户逐人逐项兑现落实到位,确保不漏一户、不掉一人。“比如,有的农户有社保等稳定收入,但有家庭成员身患重病支出较大,经过核实情况、走访邻居、公示公开后,我们仍然将其纳入贫困对象予以帮扶;有的贫困户房屋主体安全可靠,但其搭建的厨房、厕所等岌岌可危,我们千方百计动员改厨改厕,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周少政说。
坚持“四个不摘” 把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解决到位
周少政说,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做到思想不缓、焦点不变、力度不减、队伍不散,让贫困群众吃上了“定心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涪陵全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第一时间采取定点采购、以买代帮、扶贫专柜、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促销畜禽5.6万斤、增收100余万元;通过安装接收设备、赠送免费流量等方式,解决了617名建卡贫困学生线上学习问题。
目前,涪陵全区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实现应出尽出,滞销农产品实现应销尽销,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部开学复课。
周少政介绍说,除了要立足当前、解决脱贫问题,又要着眼长远,通过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解决能致富的课题。
在这方面,涪陵的经验之一,是将产业带动作为根本之策,依托榨菜集团、太极集团两大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榨菜、中药材扶贫主导产业,帮助贫困群众户均增收4600元,累计带动1.3万余户贫困群众脱贫。
此外,充分立足自然禀赋、文化资源,开展春赏花、夏避暑、秋尝果、冬玩雪的四季乡村旅游,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增收脱贫。“大木乡依托高山生态资源,发展避暑休闲观光旅游,从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度假胜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至1.5万元。”周少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经验之二,是把盘活资产作为潜力之源,积极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新路径,开辟贫困户增收新渠道方面。“在大顺乡试点开展土地入股‘以地生利’、房产入市‘变房为宝’,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采取出租租赁、合作售卖、折股入资、联合经营等方式,对农村现有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闲置土地进行收储回购,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打造田园民宿、共享农庄和家庭农场产业园,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试点的新兴村以前负债20万元,现在集体资产增长到50多万元,参与贫困群众年收益达6000多元。”周少政再次以“账本”说话。
经验之三,是将乡村振兴作为长久之计,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推动乡村五大振兴的项目、政策、资金、措施等优先安排在贫困村,优先落实到贫困户,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路、水、电、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自然、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风貌,为持续发展铺就康庄大道。
“涪陵坚持群众主体、志智双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战胜贫困、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并重,强化扶贫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周少政如是说。
信息来源/第一眼APP
编辑/田蓉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
欢迎下载第1眼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