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睦和村,郁郁葱葱中发出黄灿灿的光芒——那是枇杷熟了!一条大河在村旁静静流淌,来来往往的游客流连驻足。
前段时间,睦和村举办了枇杷采摘活动,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家奇穿梭在村里,客串导游、参与直播带货、接受媒体采访。
睦和村是因三峡工程蓄水被淹后,搬迁的移民村,20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龙眼、荔枝、柑橘、枇杷等果树种植,带动村民致富,拉动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三峡生态移民示范村。2019年,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农民可支配收入17600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家奇多年来一直关注乡村振兴,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对于电力给睦和村带来的变化,刘家奇颇有感触。十多年以前,睦和村用电特别吃紧。2006年夏天,睦和村遭遇特大干旱,不少果树的树叶都焉了,眼看着一年的收成要受影响。
“当时,多亏了供电员工帮忙!”刘家奇说,在当地供电所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家奇带领村民用抽水机接力抽江水来浇灌,保住了果树,避免了重大损失。
随着果树成林、产业成规模,睦和村的名气响了,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然而,电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却一直让刘家奇担心。尤其是果园里的电线,电杆低矮、电线陈旧,安全隐患众多。
“当时,多亏了供电员工帮忙!”刘家奇说,在当地供电所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家奇带领村民用抽水机接力抽江水来浇灌,保住了果树,避免了重大损失。
有党的好政策,有强劲的电力,睦和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全村果园面积发展到2600余亩,“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还建起了乡村旅游一条街,成为了移民村中的样板。
刘家奇说,回归自然,回归田园,是都市人的理想。因此,乡村旅游是发展趋势。当前,准备发展升级版乡村游,吃、住、娱乐都离不开电,希望电力公司提前做好电力规划,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
今年“两会”,刘家奇代表持续关注乡村建设。他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农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其中,“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村(社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关于要求加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力度的建议”两个建议,都涉及到电力支撑保障。
信息来源/第一眼
编辑/雷雪梅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