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面 三金角
一碗小面,是很多涪陵人早餐或者午餐的首选,这样的饮食习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做小面的人也一直在坚守着这份职业。
今年54岁的陈忠亮就在城里开了一家面馆,到现在已经整整16年了。从下岗职工到面馆老板,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两套住房、两个门面,对于陈忠亮来说,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自己会继续用心做好面,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陈忠亮的面馆不算大,20多平米的店里摆放着6张桌子。上午10点过,早饭与午饭之间的时间,食客很少,陈忠亮总算可以忙里偷闲地歇上一会儿。每天凌晨4点,陈忠亮和妻子便起床到店里,天还没亮,夫妻俩就得围着灶台忙活。陈忠亮负责买菜、炒浇头。早上7点到9点,中午11点半到1点,是店里最忙的时候,煮面、挑面根本停不下来,食客们基本都是回头客。能在十几年间不断俘获新老顾客的欢心,凭的是新鲜的食材与历久弥新的老味道。说到这一点,陈忠亮特别自豪。
2004 年,因为所在企业经营不善,陈忠亮下了岗,家里一下子没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年10月,在一位开面馆朋友的帮助下,陈忠亮开起了自己的面馆。从来不会做面的汉子,开始学做小面、杂酱面、牛肉面。为了节省开支,面馆没有请服务员,什么活都要自己干。
因为没有太多经验,第一年,面馆的生意很一般,无论是面的味道还是经营管理都有不小的问题。
一番努力终有回报,从第二年开始,面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客人最多的时候,半天卖出400碗不在话下,一年能赚20多万元。2017年,陈忠亮夫妇将面馆搬到了新址,上下两层的店铺被他直接买了下来。
16年来,夫妻俩脚踏实地,用坚持和奋斗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先后买了两套住房、两个门面,一家人安居乐业。在陈忠亮眼里,“小康”就是“国泰民安,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以后,他还会继续用良心做好面,把面馆再开20 年、50 年,甚至更长久。
无限涪陵记者/王小林
编辑/田蓉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