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贫困地区尽管有众多优质的农副产品,但是却因为信息闭塞,导致这些农副产品无法“飞”上全国各地餐桌。如何让农副产品出村“进城”,卖得好价钱?涪陵区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开展直购直销、网络消费“渝快送”、家禽电商助销、政府收储、超市助销等“五大行动”,为贫困群众搭建起产销桥梁,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疫情初始期间,农产品滞销。我区充分发挥电商平台渠道优势,为农户农产品提供稳定、可靠、优质的销售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重庆土乡货电商公司负责人杨光燕,开通“绿色通道”,为老百姓滞销的农产品找了一条“通路”。公司采用不见面、零接触方式,农户将农产品放在指定位置,不停留,不现金交易,每天2个小时消毒一次,解决当地蔬菜滞销问题,平均每天销售当地蔬菜1000斤左右。
在龙潭镇五显村重庆瑶池宝兔养殖股份合作社,因受疫情影响,养殖场的兔子无法销售,杨光燕得知消息后,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销售,短短一天的时间为合作社销售兔子300多只,直接挽回经济1万多元。
疫情集中防控期间,我区组织电商企业和农村电商带头人积极销售农村四类贫困对象养殖的鸡、鸭、鹅共2300余只,助销金额21.1万元,有力地帮助贫困对象增收。
原来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顺利“飞”进城,成了“抢手货”。电商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模式,搭起了农村“致富桥”, 按下了脱贫攻坚“加速键”。近年来,涪陵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充分利用“探百村”“尚尚吧”等区内电商平台以及桑田食客、土乡货农业公司、雄驰农业公司、泰升农业公司等电商企业积极开展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线上销售,大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徐婷婷
编辑/徐婷婷
责编/张韵晨
监制/杜焱彦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