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罗云坝,红旗更鲜艳
——纪念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成立91周年
当下,涪陵区正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各部门讲好“红色故事”,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从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
在涪陵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早期共产党人李蔚如领导的农民运动、四川红军二路游击队的斗争历程留下了红色的革命印迹;贺龙、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今天是四川红军二路游击队成立91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一段峥嵘岁月里的红色记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距涪陵城东38公里的铜矿山脚下,有一块方圆数十里的盆地,因形似一面铜锣,雨后云雾盘绕,故称罗云,千百年来,巍峨苍劲的铜矿山用他宽厚的胸膛,蕴育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涪陵区罗云乡场镇全貌
九十多年前,涪陵第一个党组织和第一个乡级农民协会在罗云成立;1928年,震惊川东的“土地会”武装起义在罗云爆发,其后建立了川东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1930年,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这里诞生,罗云成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川东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里长眠着钟善辅、李焕堂、尹觐阳等革命烈士,他们是“四川二路红军”英烈的代表。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纪念碑
罗云烈士陵园烈士雕塑墙
钟善辅烈士
1926年2月,涪陵第一个共产党员钟善辅奉命回到家乡开展革命。他利用在农民夜校当老师的机会,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先后发展了李焕堂、刘伏洋、尹觐阳等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随后,成立了涪陵地区第一个共产党支部。
1926年秋,涪陵党、团组织决定在罗云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抗捐抗款运动。1000多名农民、学生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高呼口号,从田间地头和学校来到罗云场镇。
三圣宫戏楼前,进步青年郭朝德怒斥着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滔天罪行,宣传革命的大好形势,他激情澎湃的演讲,让饱受压迫的穷苦百姓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依靠和力量!劳苦大众第一次意识到,联合才是最伟大的力量!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活动被迫转入地下。为恢复组织活动,罗云支部决定以农民打酒割肉敬土地菩萨的风俗为掩护,成立“土地会”,并通过“土地会”吸收穷人加入革命队伍。
与此同时,中共川西特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派钟善辅回到罗云,发动“春荒暴动”。1928年6月16日晚,罗云支部分别在上坝、下坝、铜矿山、干龙坝等地召开战前动员大会,决定第二天发动武装暴动。
6月17号,正是罗云赶场天,随着牛来寺、平台寺早香的钟声响起,土地会成员各就各位,进入战斗状态。中午时分,“啪啪啪”,随着三声枪响,罗云新场群情激愤,埋伏在文昌宫的土地会员攻入团防队部,击毙团丁,缴获枪支弹药。另一队土地会员冲进罗云新场,与事先埋伏的便衣队员里应外合,对早已确定和跟踪的镇压对象进行捕杀。
这次土地会武装暴动共镇压地主恶霸、土豪劣绅28人,声震川东,为罗云建立革命根据地,扫清了障碍。
1928年罗云土地会武装暴动(资料地图)
侥幸逃脱的团正秦绍堂为报复“土地会”,纠集白涛、包鸾等地的团练武装,在罗云的猪市堡残酷杀害了12名“土地会”成员,但土地会骨干因及时转移得以幸存。秦绍堂因处置不力,被当时的涪陵县政府撤职查办,另委任罗云的大地主刘佑卿为团正。但刘佑卿早被“土地会”起义吓破了胆,不敢接任,便游说他的表弟尹觐阳出任团正。中共涪陵县委得知这个消息,通过统战工作促成尹觐阳接任罗云乡团正一职。
尹觐阳上任后,撤换了秦绍堂的原班人马,任命李焕堂、刘伏洋等共产党员为骨干。从此,罗云地方政权掌握在了共产党手中。罗云支部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党员,扩大组织,招募团防队员,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赤卫队,为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9年底,驻涪国民党20军师长郭汝栋奉命出川“剿共”。当时士兵已经半年未发军饷,官兵思想混乱,大多不愿出川。中共四川省委抓住这一时机,派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到涪陵发动兵变,组建红军。李鸣珂到涪陵后,立即成立中共涪陵特别行动委员会,召开特委紧急会议,指示中共涪陵特委委员赵启民千方百计举行独立的、机动的起义。
1930年3月17日,赵启民集合两个排的士兵乘船驶向清溪。船至江心,赵启民振臂高呼,宣布起义。战士们扯掉帽徽,把军旗撕成长条,系于左臂作为起义标志。当晚,起义士兵在清溪附近登岸,连夜开赴罗云坝。在罗云期间,起义士兵开仓放粮,惩治恶霸,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4月初,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在文昌宫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决定以罗云赤卫队为基础,起义士兵为骨干,组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
1930年4月7日,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罗云铜矿山宣告成立。得知消息,驻涪国民党军队出兵清剿。为保存实力,游击队被迫向仙女山转移。随后,队伍转战涪陵、丰都、彭水和石柱等地,短短的四个半月,游击队由400多人壮大到2000多人,建立了13个乡级红色政权,开辟了30多个乡镇游击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使下川东十余县之反革命军阀、地主豪绅为之丧胆,寝不安席”(延安《解放日报》曾于1942年6月3日这样报道)。
7月下旬,当游击队行军至石柱县鱼池坝的时候,遭到国民党军队和当地团防武装围剿,损失惨重,仅有80余人突围。
罗云乡红军烈士陵园
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川东地区燎原,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志气,对四川土地革命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川渝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九十一年前,风雨如晦,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
九十一年后,政通人和,老区罗云处处生机盎然。
少先队员缅怀革命先烈
青少年在罗云红军烈士陵园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活动
涪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高尚品格。回顾峥嵘岁月、激励担当作为。今天,涪陵广大干部群众正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昂扬“六个干”的精气神,努力推动实现“十个新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涪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张韵晨
编辑/田蓉
责编/张韵晨
监制/孙仕华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