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台直播
涪陵新闻
美丽太极
  • 当前栏目:首页 > 首页 > 今日看点
  • 【打卡红色足迹】兴华炼油厂:周恩来指示创办 为《新华日报》提供经费和油墨

    【打卡红色足迹】兴华炼油厂:周恩来指示创办   为《新华日报》提供经费和油墨


    炼油_1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公开出版的报纸,它宣传团结抗战、宣传真理、揭露黑暗、敢讲真话,因此,从诞生那天起,就遭到国民党千方百计的破坏、压制和封锁。在艰难的岁月里,你知道印刷《新华日报》的油墨是从哪里来的吗?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周恩来当年安排创办的兴华炼油厂,而这个兴华炼油厂,就在咱们涪陵。


    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破坏,汽油来源阻塞,能源供应不上,严重影响了抗战物资的生产和运输。为解决汽油缺少困难,1941年底,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安排楚湘汇、方曙霞等人来到涪陵城西荔枝园建立了兴华炼油厂,对外宣称“交通部西南公路总局第二炼油厂”,业务上直接与设在重庆的兴华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兴华炼油厂厂房是在一块租用的地皮上盖的,按照万县大华炼油厂的钙皂裂化工艺,因地制宜,从涪陵广泛出产的桐油、松香中提取类似矿物油的碳氢化合物,生产了大量代汽油。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新华日报》的同志们同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使得报纸能够冲破重重封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944年,滇缅输油管接通,外国油大量运进中国,兴华炼油厂随即宣告结束。兴华炼油厂在涪陵生产三年,不仅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解决了《新华日报》印报纸缺少油墨的问题,还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涪陵在原兴华炼油厂旧址上,修建了地区粮食局炼油厂和国家粮油储备仓库。



    记者/汪媛颖

    编辑/田蓉

    责编/卢维

    监制/杨华昌

    总监制/涂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