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上报:上方山大道与越州大道交叉口红绿灯时长太短,造成拥堵。”“收到,马上派单!”近日,安昌街道安华村的“浙里兴村共富”系统大屏上,网格员每日巡查反馈的页面频繁滚动,村干部们逐个记录,一一转交给村委会、街道等相关负责人办理。“此外,街道也会下派任务,我们第一时间签收好,‘待签收’任务马上就清零了,再去‘待分配’处分配。”村党总支书记寿新灿说。
据悉,作为“浙里兴村治社”党建场景应用的先行先试单位,一直以“数字村庄”为特长优势的安华村开足马力,依托数字赋能,聚焦特色场景,打造全市标杆,实现共治共享,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依托‘浙里兴村治社’党建场景应用,针对网格内的村级事项和各类问题,‘自下而上’进行流转,实现数据贯通、事件处置贯通、场景应用贯通,形成了问题解决的‘数智闭环’。”寿新灿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大会小会不断,如今,有了这个系统,只要打开手机,工作情况就一目了然,大大加快了工作的流转和落实,让村委办事更“智慧”。
事实上,安华村的“数智兴村”动作已早有基础。近年来,安华村以党建为引领,着手建设“数字村庄”,谋划施行重点场景可视化、民生实事便捷化、基层治理精准化、业务流转无纸化、集体资产数字化五大新图景,打造了集党建、环境、治理、服务、产业、文旅、健康六个板块N个场景融合的“数字治村”创新治理新模式,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在“数字村庄”驾驶舱,记者看到不少场景已经运转:党员信息在网上成库,党支部活动在线上汇总;村民用手机上报社情民意,后台会“派单”处理;空巢老人、低保户等随身佩戴智能手环,能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如果遇到危险情况,还能一键呼叫村干部……
不过,安华村的“兴村治社”图景仅仅是一个缩影。今年来,安昌街道将“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作为加快构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数字网”与“治理网”正在加速双向融合。整个街道划分网格41个、微网格220个,把91名包联干部编组到村社网格,强化“专职网格员+驻村团队+基层站所”的网格组团。
同时,系统的推广应用也成为了干部评分的有力抓手。“场景应用内的每项任务都会给予赋分,这有助于干部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安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洪伟说,接下来,街道将不断加快探索创新,推动场景融合贯通、管用实用,打造场景最佳应用,加快打造具有安昌辨识度的硬核成果。
来源:笛扬新闻原创
编辑:王君
审核:陈芳
终审:邵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