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人文精神
2014-07-28 12:05:13
今夏,外滩再度成为焦点,因为暑期旅游旺季,把外滩作为上海必到之地的中外旅游者潮水般涌向这里;因为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迎来一周年,高度活跃的新金融机构纷纷在此安营扎寨;因为外滩尤其是外滩南段正成为开发建设的热土,最近有大体量的新型办公楼宇交付,占据绝佳优势地段的地块拍卖也引起了业界关注……
于是,一场圆桌会议上周二在位于外滩的上海清算所内召开,主题是 “金融与文化的外滩故事”,与会嘉宾既有重量级的金融专家、企业家,又有著名的历史学家、建筑学家、作家、艺术家。这是一场金融与文化的跨界对话,虽然嘉宾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但因为是聚焦外滩,所以跨界出了一首美妙绝伦的交响曲。
每个上海人几乎都与外滩发生过某种关联,与会嘉宾在发言时都情不自禁抒发起对外滩的情愫。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也回忆起自己念大学时每个国庆节先坐公交车到吴淞路,再走到外滩观灯的场景。毕业后他又走进了市政府工作,当时也是在外滩,“外滩真的是上海的宝贝”。
毫无疑问,作为宝贝,外滩要不要保护毫无争议,但关键是怎么保护传承。外滩需要的是积极的保护,而非消极的保护。什么是外滩积极的保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就是“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通过积极的保护,最终要体现出外滩的人文精神。什么是外滩的人文精神?在一次与本报记者的交流中,周伟将之概括为八个字:开放、包容、创新、卓越。外滩正是靠开放、创新、包容而走向卓越的。
在外滩最新的发展规划上,这种开放创新和包容也表现得十分充分。外滩金融集聚带侧重于活跃的新金融,与一江之隔的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相辅相成。同时,在这条金融集聚带上,传统的“功能分区”模式得到突破,充分考虑了金融从业者工作、交通、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有意识地把金融办公、商业零售、文化娱乐、居住配套等功能组织在一起,避免出现传统的金融集聚区里办公大楼虽然林立,但是白天上班人流进来,晚上下班后人流出去的尴尬,让外滩金融集聚带成为名副其实的“7×24小时”的不夜城。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金融与辅业交融,这条配套更齐全、更富有活力的金融集聚带的崛起,将进一步助力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的加速迈进。
唐蓓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