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了30年马路的“民星”走上红毯

2014-09-28 13:01:42

 

东方早报

微电影《路》叙述了人民广场保洁班班长张秀琴30年来做环卫工人的经历。

 

    伴随着一阵阵欢呼声,一位位微电影主角依次走过大光明电影院的红地毯,其中一些人还驻足接受了红毯主持人的现场访问。这样的阵势堪比相当规模的电影节,走上红毯的有扫了30年马路的环卫工人、调解邻里纠纷的社区主妇、“智力助残”的退休教师、妙手仁心的外籍医生、世界上装吊集装箱最快的桥吊司机……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行业典型中,有的已经有“感动上海十大人物”、“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加身,有的依然是兢兢业业在自己岗位奉献的普通人。

    今年5月以来,上海市组织开展了“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主题活动,聚焦先进典型、凡人善举,呈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昨天,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共同主办的 “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市民微电影节暨院线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西路大光明影院举行。
    “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主题活动开展以来,现已征集作品超过500部,第一批展映的优秀影片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播放。目前这些微电影的网络展映点击量已超过两百万。
 
    为正能量提供鲜活载体
 
    开幕式上首先放映了微电影《路》。《路》以一个心怀舞蹈梦的“临时工”女孩的视角叙述了她的“带教师傅”——人民广场保洁班班长张秀琴的“职业生涯”,张秀琴本人在片中出镜,作为“精神导师”,讲述自己从15岁起做环卫工人的经历,“我觉得这条路永远也扫不完,可我的师傅对我说,就一直往前扫吧,别回头,回头就看到身后的叶子又落下来了。”一面是张秀琴语重心长又轻描淡写的“从人民广场扫到了人民大会堂,一条路整整扫了30年”的人生体悟,一面是作为主角的舞蹈女孩一次次地翩然起舞与扫大街的枯燥动作在镜头表现上形成的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剧本架构和角度选择无疑为影片注入了鲜活的视觉元素。
    与以往对典型人物的宣传采用文字报道或纪录片、专题片呈现的方式不同,微电影的载体更为轻巧和浓缩,编排上也更富于创意。许多电影采用了第三方的视角切入故事,又将主人公长期的经历浓缩在一个集中的事件上,见微知著,同时也避免了故事的流水账和人物的脸谱化。“微电影的特点是既有电影艺术的魅力,又有互联网传播的活力,这种载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徐麟在开幕式上说。
 
    典型事迹人物自己做主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张秀琴外,此次微电影中还有大量故事由故事原型出演。《再高一点》由黄浦区市南中学残疾退休教师黄吉人本人出演,影片根据黄老师15年“智力助残”真实故事改编,是她帮助无数残疾家庭孩子重拾信心的故事缩影。《第51把钥匙》中严正医生不仅本人出演,还被剧组戏称为“最佳男主角”。主持人访谈中问及有没有学过表演,严医生的回答让大家很感动:“影片中的我就是生活中的我,并没有什么不同。” 桥吊司机张彦走红毯当天穿了一身艳紫色丝缎衬衫,与影片中一丝不苟、争分夺秒地装卸集装箱时判若两人。影片中,这些“本色出演”的典型人物表现了超越职业演员的专业技能,情感的自然流露更加感人。
 
    “小电影”转战大银幕
 
    “追梦人”主题微电影第一阶段展映通过电视、网络以及重点街区LED大屏等多个展播平台同步进行。为了给上海市微电影院线展映活动测试效果、积累经验,9月6日至25日,市委宣传部与相关单位在南京西路大光明影院联合组织启动了“中国梦·申城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院线展映试运行活动。《再高一点》、《开心小屋》等一系列精彩影片利用中秋小长假契机登陆大银幕,一个月的展映证明真实感人的微电影在大银幕上播放,更具感染力。
    《再高一点》首映结束后,影院里很多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致意。接下来,主办单位还将选送更多优秀微电影作品进入全市各大影院,在影片放映前加映精编版的公益微电影。仪式中大光明影院代表也在现场发出倡议,号召兄弟院线积极参与“追梦人的故事”微电影的展映,共同弘扬社会正能量。
 
                                                                   早报记者 陈晨

伴随着一阵阵欢呼声,一位位微电影主角依次走过大光明电影院的红地毯,其中一些人还驻足接受了红毯主持人的现场访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