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从他们的手里向空中舒展
2014-10-09 11:15:22
清晨6时,不少市民特意赶到人民广场观摩升旗仪式
10月1日国庆日,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国旗班在人民广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来自各地的千余名群众现场观看了整个仪式。
一早5时57分,由10名英姿飒爽的国旗班战士组成的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铿锵的步伐,走到国旗台下。稍作停顿后,三名升旗手齐步走上旗台。“咔咔”,两次干净利落的金属撞击声后,国旗被稳稳地固定在钢索上。5时58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敬礼!”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撒旗手跨步挥臂,火红的国旗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舒展开来,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国旗下,官兵们以一个个标准的军礼,向五星红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6时,曲终旗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迎风飘扬,广场上爆发出一片欢呼……
无论寒来暑往还是雨雪交加,国旗每天都定时升降在人民广场。承担升降国旗任务的就是被誉为“南京路上学八连,霓虹灯下新一代”的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国旗班。从1995年7月3日清晨第一次把五星红旗升起在人民广场,他们已走过19年的路程,完成国旗升降任务9000余次。
训练一年才能“上岗”
这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对旗手的选拔十分严格。指导员安康介绍说,每名旗手的身高最低180cm,最高不超过190cm。要经过政治审查、心理测查等多项考核,每年新兵下连时,都要从全支队500多名新兵中“海选”。
在十中队,负责升降国旗的是一班和二班,二班为预备班,全是新战士,每逢一班有老兵退伍,二班新战士就会补入一班。历经一年严格训练的新旗手才能正式上岗。
国旗班的每一名旗手都必须具备特殊的素质,而特殊的素质则来源于特殊的训练。升旗时,从贵宾通道到国旗杆下,40个正步,多一步不行,少一步也不行;每一个正步步幅75厘米,多一厘米不行,少一厘米也不行;升旗的标准时间是1分24秒,多一秒不行,少一秒也不行……为了当一名合格的旗手,就必须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甚至是超越生理极限的磨练。
现任升旗手张一飞刚进国旗班时,有点罗圈腿,如果不能纠正,就要被调离国旗班。他训练时找来两块木板紧紧地绑在双腿内侧。还自我加压,头顶砖块,手夹扑克牌,背上绑住十字架,在衣领上插上大头针。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罗圈腿的毛病改掉了。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是每个国旗卫士熟记在心的一句话。前不久,上海普降暴雨,一天傍晚降旗时,护旗手周沁启动开关,不料,被淋湿的国旗缠住了旗杆,情况危急。周沁立即打开手动摇柄。为确保国旗顺利降下,手动摇柄必须顺转三圈回一圈,由于手动摇柄表面有防滑纹路,待国旗降下来时,周沁的右手掌已被磨得血肉模糊。
在国旗班,无论是正常的升旗任务,还是担负上海重大活动升旗,国旗卫士时刻都在护卫国旗,不允许有丝毫差错。7月份,第十九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在上海举办,国旗班担负升旗任务,然而,东方体育中心的旗杆对旗手们来说是陌生的。排长梁伟勇回忆说:“每个国家的国歌都不同、旗杆高度不一样,准确无误升好每一面旗帜难度很大,升旗手必须提前进入场地,反复练习。”
46秒国歌、10.5米距离、30厘米抬臂高度、35次上下倒手……这是闭幕式上国旗卫士留下的一组精准数字。他们用精湛的技艺确保了曲终旗到零误差,赢得了观众潮水般掌声。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陈超 朱博
10月1日国庆日,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国旗班在人民广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