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品味的文化风景

2014-10-20 15:30:09

解放日报-1

10月18日,主持人版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在故事发生地南京路精彩上演。  蒋迪雯 摄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让人闻之振奋,也让人们思考,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艺术?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上海中心城区,在十月文化风景中,寻找答案。
  我们看到:南京路变身大舞台,《霓虹灯下的哨兵》 上周六在此开演,令每一位游人、观众仿佛见证了上海解放那令人振奋欢腾的一刻; 上海音乐厅西侧的草坪上,年轻钢琴家敲击键盘流淌出的乐符,合着青草的芳香在夜空中回荡,让人陶醉;思南公馆则是书香四溢,这里的老洋房气质和阅读所需要的氛围是那么合拍,难怪思南读书会和思南书集安抚了许多颗浮躁的心,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城市爱书人;外滩成了“创意牧场”,大型城市公共艺术展“奔牛上海”“牵”来了—头头彩牛,斑斓的牛群与典雅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构成了一幅有对比又和谐的精彩画面……
  文化艺术之于中心城区,向来就是举足轻重。金融、商贸业发达的黄浦区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发展,上海众多重要的文化设施坐落于此,是城市文化中心所在地。把战略目标定位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中心城区,更是让黄浦高举起文化旗帜,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达的优势,推进传统与现代交融、经典与时尚辉映,全面增强城区发展软实力。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认为,一个城市要具有国际影响力,必须打造世界级的城市品牌,而城市品牌的支撑就是文化。重大文化活动所释放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
  文化对发展的引领促进作用也被黄浦人所看重。黄浦具备了商业、旅游、文化资源集聚的独特优势,三者结合,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文化会带动商业和旅游,正是因为文化,许多人才会到这个城市来旅游,才会促进商业繁荣”,周伟说。正因如此,黄浦区在制定下一个五年目标和任务时明确:“集中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彰显国际大都市独特魅力的城市名片和经典地标,增强城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当我们打量黄浦的这些文化艺术活动、欣赏这其中的各种文化形态时,还发现了这样的一个共同特征:公共性、开放性强,大众参与度很高,积极传递正能量。无论是当下正在上演的“环境戏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思南读书会,还是之前举办的新年倒计时外滩灯光秀、蔡国强九级浪艺术展、老码头灯光秀《上海故事》、外滩轮渡诗歌会等等,都是文化艺术与实景融合,而且都是以地标性的景观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承载之地,打造的是没有围墙的“剧场”,在公共空间进行文化艺术的创新表达。这样的做法既发挥了黄浦区自身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让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升华,辐射力大幅提高,也为这些景观地标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国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实景文化”本身就是栖身大地的文化,让人们得以亲近高雅文化艺术,在参与、感受的过程中,“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中心城区的十月文化风景,值得欣赏和品味。 
 
                                                                        唐蓓茗
 

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艺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走进上海中心城区,在十月文化风景中,寻找答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