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临协和里 “明”察在人心
2014-10-30 10:43:07

施工人员登高为协和里更新线网

施工人员正在认真安装户外电表

施工人员为户外接线加装管套 影 傅为民 今天起,本市正式启动住宅小区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维护和更新改造项目(统称“光明工程”)。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究竟能给普通市民带来怎样的实惠,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先期试点实施的首个老式里弄—— “感谢政府、感谢党,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年近七旬的潘建尔阿婆精神矍铄、嗓门洪亮,不停地拱手作揖:“我今年68岁,在这里住了50年。以前火表容量小,天热一开空调老是跳闸,我儿子踩在凳子上爬上去装熔丝,装又装不好,汗一直往下流,我在下面拿个纸扇子要一直给他扇,真是作孽。前两年一只大老鼠跳在配电板上,电线就短路了,门洞里6户人家全都停了电。这次‘光明工程’真为我们解了困。电力师傅真辛苦,大清早就来,手脚不停,经常做到天黑才下班,我们居民看在眼里,心里很感激额……” 送光明 保安全 潘阿婆家住沪上知名的“美食街”黄河路132弄协和里,距人民大道上的上海市政府不过600多米的直线距离,1923年建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迄今已“九旬高龄”,是真正的市中心老式里弄。房子里不少隔断还是木头“三夹板”,楼梯楼板也都是木制的,陈旧的20安培、2000瓦容量的电表和木头配电板就钉在墙上,电线上挂满灰尘油腻,这些线路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产物,使用至今已近30年。 10月16日,协和里的“光明工程”施工第十一天,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施工队在各个门洞间开展紧张有序的排管布线、在外墙面上预先安装新表箱和电表,每个新电表都提升到了60安培、8000瓦容量,弄线线径提升到120平方毫米;另外还在附近牯岭路上将一台400千伏安杆式变压器的容量调整为630千伏安,并新增一台容量为800千伏安的杆式变压器。新装用电设备足够每户人家可同时使用三个1.5匹空调、一个2千瓦取暖器、三台电视机、两台电脑、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 “以后居民用电笃笃定定。”施工队的周师傅说:“以前表线容量小,容易跳闸,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还有些居民房屋出租后产生不少私拉私接电线情况,表线越发混乱,用电安全性直线下降,一旦电火花落下很有可能引发火灾,加上楼道窄小,不少配电板对面安装的就是燃气管道,甚至有易爆的隐患。” “光明工程”改造不仅对电表弄线以旧换新,提升用电容量,还把楼内原有的木质配电板拆除,换成崭新的铅灰色国网表计箱安装到房屋外墙面,并加装接地线,有效提升了用电安全可靠性。 高质量 新标准 “这次‘光明工程’改造的最终目标是‘20年不落后’。”市区供电公司营销部相关人士介绍说。作为本市试点工程率先开工的协和里132弄和145弄共有648户居民,施工难点主要在于老式房屋外墙面面积狭小,并且已被排水管、排污管、自来水管、煤气管、通风管、光缆线管等各种管线占满,还有居民牛奶箱、信箱等。为了妥善安装新表箱,供电公司前期做了大量的勘察排摸、协调沟通工作,召开街道、居委会、业委会或物业公司、供电公司和施工单位的“五方例会”,及时交流信息、协调工作和解决问题。制订的施工计划细化到“一个门洞一套方案”,有时把排水管重装调整走向以便空出墙面,有时安装支架让电表箱“悬浮”于墙面数厘米以容纳原来的其他管线,个别居民的牛奶箱、信箱需要暂时拆除,安装好电表箱后全部按居民要求找妥位置重新安装到位。“民心工程不仅结果要确保居民用电满意,施工过程更要确保居民‘不皱一丝眉头’。” 据了解,“光明工程”涉及配电变压器、接户线、进户线、电业总熔丝盒、垂直干线、进层线、计量箱、断路器、表后出线改造,以及智能电能表周期轮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光纤到户建设等。里弄公房采用户外分布式集中装表方式,多、高层公房则采用分层装表方式。改造后的小区,每户用电配置容量提高至8千瓦,计量箱无破损,有效关门率达到100%,故障报修下降50%以上。 1997年时,上海电力就曾大力推行过一次“光明工程”,但那时的主题是“让灯先亮起来”,即无论是否电力管理运维的设备资产,一旦发生失电情况,上海电力都负责抢修,先确保市民百姓的生活用电。由此,95598成为沪上极为炙手可热的热线电话,物业修不好的、不愿修的线路,只要一个电话,不一会儿就有电力抢修员工上门解决百姓燃眉之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区建设和物业功能已比20年前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明确管理权责更有利于居民家的快速恢复用电和日常保养。这次“光明工程”将彻底解决电力与物业设备管理界限交错不清的历史问题,涉及资产重新划分。改造完成后从电力主网架直至电表均为电力资产,由供电公司全权运维管理,表后10厘米出线到居民家的线路设备归物业负责。 “光明工程”是上海市政府提出的重点实事工程,工程量浩大、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作为给老百姓真正带来利益的惠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率先展开试点工程的市区供电公司很注意各个人性化环节——对于家有依赖呼吸机的病人的特殊客户都将预先统计,以配备发电机提供周到服务;通过合理安排施工力量,同步完成计量装置改造和配网改造,尽力把停电施工次数减少到最低。同时全面落实废旧物资管理机制和施工物料供货机制,确保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并严格遵循“便民、利民、不扰民”的规定,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光明工程”是市政府出资、审计,主要由电力负责实施、百万户居民受益的重大项目,是一项里程碑式的重要工程。据介绍,市区供电公司率先在协和里试点施工打造典型经验模型,严格按照国网统一标准培训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质量、行风廉洁、文明施工都必须达标到位。同时在物资筹备、配料发放、废旧物资回收等各个环节上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规定,完全是“国标式”的“作战体系”。 “居民们对这次的改造感觉很满意,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得益者。”南京东路街道定兴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忻梅影微笑着告诉记者:“他们不止一次跑来和我说,供电公司施工队素质不一般,改造好后大家用电再也不用担心跳闸而‘算着用’了。政府和党为民众办实事,让居民生活更舒心,大家心里都明白!” 本报通讯员 蒋翎 记者 张欣平
施工人员登高为协和里更新线网
施工人员正在认真安装户外电表
施工人员为户外接线加装管套 影 傅为民
今天起,本市正式启动住宅小区电能计量表前供电设施维护和更新改造项目(统称“光明工程”)。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究竟能给普通市民带来怎样的实惠,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先期试点实施的首个老式里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