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场马拉松

2014-11-04 10:14:18

解放日报
  昨天,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外滩开跑。跑者奋力向前的身影,与围观者热情的呼喊,沿着黄浦江边一路延伸、回荡,共同构筑起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已有19年历史。“上马”的变迁,也记录着这座城市走过的印记。曾经的比赛,依靠单位组织,恳求选手报名。而今年,马拉松网上报名35000个名额被快速“秒杀”一空,堪称“报名难度大过拍车牌”,个体参与热情之高,让它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全民赛事”。曾经的赛道,安排在比较空旷的地区,以为只要安全,便于跑步就行,而现在的“上马”赛道,从去年开始基本固定,那就是必经这座城市一些最经典的地标,跑出“上马”特有的景观符号。而承载了“上马”一半赛程的黄浦区也从今年起,身份由“协办者”升级为“主办方”之一,成为唯一进入“上马”主办方的区县。
  黄浦与“上马”为何彼此钟情?全因为对“上马”的新认识。
  “‘上马’ 赛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张城市名片。黄浦区愿意为打造这张城市名片做贡献。‘上马’赛道的设计,对黄浦来说,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对黄浦城区历史人文景观的一次极好展示;同时,参与主办‘上马’也是对黄浦城区管理、文明形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次重要推介”,黄浦区体育局局长黄建荣说。
  “上马”将起点设于外滩陈毅广场,途径南京路、淮海路、复兴公园等地,囊括了上海绝大部分靓丽的地标。当马拉松选手沿着外滩一路向东南奔跑,映入他们眼帘的有中西文化交融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时尚繁华的商业街市、优美开阔的滨江大道、充满生机的上海市井弄堂……一路跑来,仿佛经历了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即使没有上场比赛,围观的市民们,也同样能感受和体验到这座滨水城市的魅力。而当全世界的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看到这样的画面,也会立即意识到,噢,这就是活力上海。
  “成为主办方,意味着更多的责任”。“黄浦人”把加入“上马”主办方看作是对中心城区综合管理水平、市民文明素养的一次检阅。“上马”的跑道,在黄浦区有20多公里,涉及15条主干道路、165个弄堂口。黄浦区的10个街道,有9个都是“上马”经过的区域,为保障赛事安全有序,几乎是举全区之力动员和协调。20多个部门、2000多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只为呈现一场环境美、人文美的精彩赛事。
  为了这一个美好的早晨,今年上半年黄浦就成立了区政府、区体育局、区公安分局、区市政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组织领导机构,广泛深入动员党政机关、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支持配合“上马”组织工作。公安部门为安全倾巢而出,反复制订方案,以求让无序而庞大的人群最终有序进出; 市容部门保障赛事过后,地面垃圾清扫一空,快速恢复道路的整洁,不影响赛后的正常使用; 志愿者们在区文明办与街道居委会的组织下,经过培训,力求提供专业化服务。还有许多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的人员,一起为这个早晨,默默奉献。
  所幸的是,在举办好一场大型活动方面,黄浦区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保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各方面,都已经久经考验。从新年倒计时、豫园灯会、亚信峰会、国庆长假到昨天的这场国际马拉松赛的成功,无不体现出上海中心城区不断提升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素养。
  这是一场马拉松,又不只是一场马拉松,它丈量的不只是路程和距离,更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管理水平,亦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龚丹韵
 
 
邵剑平 摄 

 

昨天,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外滩开跑。跑者奋力向前的身影,与围观者热情的呼喊,沿着黄浦江边一路延伸、回荡,共同构筑起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