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办者到主办方:把“责任”二字落在细节上

2014-11-04 10:16:55

解放日报1

    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现场和电视转播里,我们看到的是马拉松运动员一路奔跑的画面,然而在这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故事值得讲述。和报名参赛的人气相比,这幕后的阵容也十分强大。从协办者到主办方,黄浦区充分意识到“责任”二字的分量,全区“全情投入”。而在这场“‘上马’保卫战”中,中心城区在城区管理上的软实力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市政管理:联勤联动除“五乱”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可谓是一场“景观赛事”,沿路景观优美,对市容环境的细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城区管理工作的牵头协调机构,黄浦区市政管理委员会9月下旬就积极发挥“总牵头、总督察、总指挥”的作用,把市政市容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召集起来,强化协调,落实责任,抓好整改,使各成员单位人员到位、职责明确、工作落实。
  在及时处置职责交叉的综合性市容管理问题方面,黄浦区有联勤联动机制,充分协调相关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合作。比如:针对地铁口乱设摊、风景区散发小广告、广场舞等扰民现象,联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环保、商务委等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执法、分类处置”。此外,还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在重大活动保障中,组织检查力量,开展巡回检查和重点检查,对重大活动保障线路,实施全方位、全天候检查保障,如对外马路附近墙壁的墙面进行检查,发现乱涂写现象,第一时间整改; 对检查队、城管巡逻、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检查中发现的市政设施损坏现象,及时通知市政署,立即修复。对特殊市容问题召集相关部门协同共商,确保万无一失。
  黄浦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先进介绍,“上马”还特别加强了宣传引导,争取市民群众理解和支持。街道志愿者队伍发挥了劝说、引导、协助管理的作用,消除乱涂写、乱张贴、乱披挂、乱晾晒、乱堆物等“五乱”现象。各风景区管理办和城管执法大队一方面做好活动报批、会务保障、场地、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市容环境保障等本部门服务保障,另一方面也积极协调绿化市容、公安交警、市政道路、灯光广告等管理执法部门,做好了沿线全方位服务保障。
 
                                                                  本报记者 许沁
 
  街道社区:每条弄口都配足志愿者  
 
  外滩街道虎丘居委会,正是马拉松起跑的起点区域。居委会主任张艳君这样形容马拉松的志愿者工作:“我们压力很大,但也很有趣味。”
  比赛当天,虎丘路专门安排给大巴停放,俨然成为一个停车场。参赛选手换好衣服,就把脱下来的衣物和包裹放在大巴上,由专人看管,大巴跟着选手一路开到终点站。于是虎丘路就成为了“换衣场”。常有选手抓住志愿者问:“我的衣服在哪里?我的大巴在哪里?”志愿者们忙着为他们一一引导。
  最紧张的一次,是一名年轻的选手,时间掐得太紧,大巴即将启动出发,而他的衣服居然还没换好。于是他一边脱衣服一边拦住大巴的门喊:“等我一下,马上马上。”居委会的志愿者阿姨帮他一起快速安置好包裹、衣物,一阵手忙脚乱后,他才刚刚赶上马拉松比赛。
  当然,志愿者们被问到最多的还是“厕所在哪儿”。作为起点区域,凌晨四五点钟,就有人陆陆续续赶到虎丘路附近。此时天色还暗,清晨凉风习习,赶来的人群不一会儿就开始找厕所了。从选手到陪同的亲友都在起点附近找厕所,这场面就有点“壮观”。
  去年的“上马”,虎丘居委会刚刚承担保障工作,还没有经验,志愿者们平均1分钟就被4个人问到厕所在哪里。张艳君一看苗头不对,火速奔回居委会,拿出纸笔,写了好几张“厕所在××”,贴在沿街的玻璃上。
  今年的“上马”,张艳君已经早早关照,要定制指示牌,标明厕所方位。
  “厕所指示牌还要大点,至少小黑板那样大。一定要让人群看得见。”张艳君一边说一边比划。
  “上马”举行的当天,临近早上6点,虎丘居委会附近道路已经密密麻麻都是人头。人群甚至排到了外白渡桥。那种景象,简直就是一场嘉年华活动。许多人穿着奶牛装、鸵鸟装,摆姿势,跳舞,拍照,各种热闹。
  为了保证“上马”的安全有序,每个路口都安排4名志愿者执勤,每一条弄堂口也安排了志愿者,保障工作几乎“无死角”。
  在张艳君的办公桌上,72名志愿者,每个人守哪个路口,都有详细的列表。而她还准备了一批“后备队员”,以防当天哪位志愿者生病或临时有事来不了。
  这天早上,施韵珍把闹钟定时到5:15,吃了一个馒头、一只鸡蛋,以及隔夜自己做好的豆浆,就和丈夫两人到居委会报到。许多人主动报名要求当志愿者,参与热情很高。
  “但我们也是要挑挑拣拣的。”张艳君说,身体不好、年纪太大等,都不适合。有些居民事后得知此事,还会不高兴地埋怨她:“你怎么不通知我来做志愿者?”
  另一个让她得意的细节是,其他居委会串门时,以羡慕的口气说:“你们的志愿者‘卖相’哪能噶好。又年轻,又漂亮,站姿也好。”张艳君开玩笑道:“我把气质长相不错的,都安排在中山东一路路口,代表黄浦形象、上海形象嘛。”
  其实,自从世博会以来,黄浦区各街道都建立了志愿者队伍,这几乎成为一种常态。老志愿者们平时定期参加培训,对于大型活动或赛事中的着装、礼仪以及相关常识都了如指掌,张艳君自己还参加了模特队,也会以“腰板挺直”来要求志愿者们。
  这一点,在黄浦区瑞金街道社区文化科科长毛洪波那里,同样得到了印证。
  2010年,毛洪波刚到瑞金街道,没想到2011年就接到要求配合好“上马”的通知。然而对于志愿者,他却胸有成竹,因为“志愿者队伍街道一直就有,平时也有定期培训,能应付得来。”比如交通路口的志愿者,街道会请交警专门来讲解,如何维持交通秩序。礼仪培训也同样如此。
  瑞金街道的特点在于,复兴公园是“上马”10公里跑的终点。淮海路沿线本来就需要100多个志愿者,每个十字路口4个人,沿线有7个十字路口、24个弄堂口。而复兴公园的点,则需要更多志愿者。
  “志愿者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10公里纪念牌在哪里领取。”毛洪波说,其次就是洗手间在哪里、复兴公园怎么出去、最近的公交站怎么走。
  除了志愿者队伍,许多街道还有一支腰鼓队。瑞金街道的腰鼓队平均年龄有55岁,基本由“大妈”们组成。比赛那天,她们身穿演出服,戴着假发,背着大鼓,站在赛道旁为选手鼓劲加油。
  瑞金街道不少人陆续动迁,散落到了不同地方。不过,当中有部分居民依然会时不时回到这里,与老熟人交流一番,或相约出去“撮一顿”。腰鼓队里有几位成员早已动迁到其他片区,却依然喜欢参与瑞金街道的活动。于是为了“上马”,其他腰鼓队成员只需要提前半小时起床,她们却要提前2小时出发,才能确保按时抵达集合点。
  就这样,志愿者们在幕后,在鲜花掌声外,默默付出。当比赛热热闹闹进行时,他们只能听到声音,不能随意离开岗位。直到接收到终于完工的信号后,大家便聚在一起看大屏幕上的赛事转播,随后彼此安慰道:“我们也参与‘上马’了,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参与。我们参与的时间比运动员还长呢,不也是一种幸运嘛!”
 
                                                                本报记者 龚丹韵
 
  交通安保:方案做了百页纸  
 
  10月28日下午2:30,南京路照常繁华热闹,游人如织。两辆旅游大巴停在和平饭店北楼的门口。游客们并不知道,此时此刻,为了保障几天后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黄浦公安的踩点行动正在这里悄悄进行。
  区公安分局指挥处和治安支队来了3名警察。到了时间点,体育局、安保公司等其他机构的人员,也纷纷赶到,大约8人左右,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份档案袋和几页材料,踩点正式开始。
 
  没有双休日的节奏
 
  一行人在滇池路中山东一路路口停下。有人拿出一张花花绿绿的布局图,大家开始讨论起来。
  讨论非常细致,马拉松起跑点附近的每一个路口,究竟拦不拦,怎样拦,哪些号码牌可以进,哪些不能进; 江边平台上有多少出入口行人可能进入,只出不进的话,一个个口子怎么处理,等等。仅仅是细节的讨论,路线的反复推敲,就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当大家终于达成共识后,其中一位开玩笑说:“这张图纸方案做得不错吧。”而一位警察接口说:“你们的方案做了一张图纸,我们公安的方案做了厚厚一叠。”他用手比划着,大致有上百张A4纸。
  此次马拉松全长约42.195公里,涉及黄浦区的就有21公里,不仅起跑点设在黄浦,10公里跑的终点复兴公园也在黄浦区范围。整条线路图上,全程跑和半程跑还要在黄浦区“几进几出”。黄浦公安方面,本区段的方案算上配套子方案,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与消防、交通、医疗有关的方案,以及每个责任区各自的细化方案,数量之多之复杂,“上百张A4纸”算是保守的估计了。
  “从旅游节开始,我们就没有度过一个真正的双休日。”闲聊时,一位警察这样形容。旅游节开幕,紧接着浦江彩船巡游、玫瑰婚典、南京路“霓虹灯下的哨兵”表演、草坪音乐会,再到此次上海马拉松,黄浦区的双休日,各种大型活动好不热闹,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黄浦公安的责任繁重。
 
  便民考验智慧
 
  此次马拉松黄浦区段的安保力量有3400多名,民警1800名左右,全区几乎全员上岗。比起国庆节和新年倒计时,马拉松同样是开放区域举行的大型活动。但不同点是,它并非小范围的密集人群,而是很长线路上的人流涌动,“战线拉得特别长,因此我们的安保方法也与国庆节有所区别。”黄浦警察这样解释。
  安保工作采取的方法是“分段切块”。比如说整个线路21公里,就分为6个责任区,每一段都有人现场指挥,再利用马路上的视频监控、无线电通讯等设备,一段段安排。
  对黄浦公安而言,确保赛事安全的同时,如何更加“便民”也成了一道考验智慧的难题。
  此次黄浦区内的赛道,几乎都是上海最重要的景观道路和主干道:外滩沿线、南京路沿线、西藏路沿线、淮海路沿线。线路长,交通路口多,如果道路一直处于真空,对全市交通影响比较大。在道路管制方面,黄浦公安实行“三原则”:
  第一种,道路没有设置中心隔离栏,比如中山东一路沿线,整条马路双向封闭,禁止通行。第二种,道路当中有隔离栏,如西藏路,则采取单向禁止车辆通行。与运动员同方向禁止,但对面方向可以正常通行。第三种,涉及老百姓的非机动车。赛道同方向上,如果有“机非隔离栏”设施,则允许同向非机动车缓行。通过这些措施,尽可能减少上马比赛对交通的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是居民进出。比如龙华路沿线,有几个小区在龙华东路以南,居民如果当天有事出门,由于道路封闭,几乎动弹不了。公安为了这几个小区,不仅事先联合属地派出所,协调街道居委,挨家挨户告知,让居民们心中有数,而且还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小区居民由于特殊原因确实需要在比赛期间外出,登记好以后,黄浦公安特别在封闭路段以外的地方,设置临时车辆停放地。居民只要在11月1日晚上,提前把车子停出来就行。
 
  另一道城市风景
 
  马拉松比赛于11月2日7点钟开始,而最早上岗的警力是11月1日晚上10点,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席台搭建、城楼布置。为了确保安全,公安还会协调环卫工人,把沿线垃圾桶全部清空。11月2日早上5:15,交警开始上岗,对中山东一路沿线交通管制,排除一些停在马路上的车辆。
  7点半左右,当主持人说起跑仪式结束,可能后面队伍还会拖着一些人在跑步。直到监控视频发现路面基本没人,这块区域就可以首先恢复交通。
  比赛当天的沿线民警,除了统一要求穿制服、反光背心,光是身上装备的6件套就重达十几斤。民警们不仅要确保安全,还要展示良好形象。他们全部面向群众,背对选手,7个小时连续作战,却完全看不到精彩的比赛内容。而他们本身,也是“上马”的一道风景。
 
                                                                本报记者 龚丹韵
 
  绿化市容:“雁式清扫”亮招
  
  今年,上海马拉松在黄浦区有全程、半程、10公里、健身跑四个类别,外滩地区承担了起跑点任务,复兴公园又是10公里跑的终点。往年,每届“上马”赛事过后,在黄浦区平均产生垃圾约20吨,今年怎样保证赛事过后,路面迅速恢复整洁呢?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何建红透露,今年已要求全区10家公司全部投入,4000名环卫工人全力参与保障。
  昨天,当运动员从外滩起跑点出发后,数十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呈“雁型”快速展开清扫,动作整齐划一,地面瞬间变得整洁干净。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军说,从外白渡桥至南京路段,一直是垃圾最集中的区域。今年的马拉松起跑点清扫采取了最新的“雁式清扫”。以往,运动员从起跑点出发后,容易扔下一次性雨衣等垃圾,虽然总体清扫情况很好,但考虑到环卫工人也要跟上“上马”的精神,最新推出的“雁式清扫”既扫得迅速、干净,又能体现环卫人员的形象。“雁式清扫”,即环卫工人在道路上摆出“雁式”的形状,由一名环卫工人在中间,指挥两边人员依次排在后面。清扫方法上,由原来排成平行队伍清扫,改为呈两侧靠后倾斜队列清扫,好像大雁的翅膀。“雁式清扫”的优势在于,能把垃圾往马路两边的沟底清扫,确保不遗留任何垃圾。在雁式人工清扫保洁后,道路再经过飞行保洁、机械化清扫、洒水车冲洗三步。从外白渡桥到延安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整个起跑区,在起跑后15分钟内,完成全部清扫任务,达到道路上无垃圾、无杂物、干净整洁的要求。
  除这些措施外,绿化市容管理部门还推出了8大保障措施,比如对上马途经沿线的150个垃圾箱提前更换或修理,确保整个黄浦区域近5000个垃圾箱可完好使用;新增了240个垃圾方桶,主要放置于起跑点、终点、折返点、供水点、医疗点,方便市民和运动员投放垃圾;外滩区域的5座公共厕所(外滩3座、乍浦路桥1座、陈毅广场1座)昨天提前至清晨5点开放,新增流动厕所16座(外滩10座、复兴公园6座);整个线路所有道路当日的保洁、冲洗等,要求当天清晨5点前全部完成,比平时足足提前了2个小时。 
 

                                                本报记者 许沁 

在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现场和电视转播里,我们看到的是马拉松运动员一路奔跑的画面,然而在这背后,其实还有许多故事值得讲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