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成为软实力

2014-11-04 10:19:37

解放日报2

 黄浦积极承办了WDSF国际体育舞蹈大奖赛。

解放日报3

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在外滩亲水平台举行。

    秋日的早晨,建国西路上的卢湾体育场人声鼎沸。小朋友们在偌大的场地上奔跑嬉戏,各种运动项目做得不亦乐乎。
  就在体育场对面的一栋楼里,黄浦区体育局局长黄建荣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黄建荣看来,“最景观”、“最热情”,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最显著的特点,而“上马”的成功举办,也给黄浦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推动。中心城区的软实力也体现在体育运动上,黄浦正在从“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多个维度入手,着力培育和打造与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匹配、参与度高、影响面广、社会效应好的群众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拓展全面健身的新内涵。
  
  让白领压力得到更大释放
 
  体育在大众的观念里,曾经是一种单位福利,几乎所有比赛,都要依靠单位组织,四处找人参加。而今天,体育健身已经成为市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觉醒。”黄建荣说。网络时代,许多的宅男宅女们不相往来;居住形式的改变,使得邻里串门子的习惯也在减少。再加上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状况增多,人们似乎更加需要靠运动来缓解压力,这或许是“上马”受欢迎、运动健身需求在我们这座城市里呈几何级增长的最大原因。
  在黄建荣看来,体育已经成为市民的“加油站”、“减压阀”,不仅可以强健外在的体魄,还提供了一种精神的内在动力。体育有很大的社会性,运动的同时,也是社交,是网络时代让人们走出家门,增进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时尚活动。
  有一次,黄建荣碰到区卫生局的工作人员,跟对方开玩笑说:“你们是有病治病,我们是无病防病。”全民体育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增设场馆公益开放时段
 
  重视全民健身,不能光口头上说说。黄浦区近几年加强体育资源整合、积极加大投入用于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黄浦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2011-2015)出台后,2011-2013这三年间,黄浦市民健身中心、区工人体育馆、卢湾体育馆的改造、新建、整修已经完成。一个区里有3个大型体育馆并不多见,而它们如今被赋予了不同的特色和定位。
  比如说,黄浦市民健身中心主要面向“草根”,“力求低门槛,来城市打工的人都能进来锻炼。”黄建荣说。卢湾体育馆则以大型活动赛事为主,而工人体育馆主要面向工人活动。
  除了体育场馆,黄浦区新建了7条百姓健身步道、5个百姓健身房、新建和整新了5处社区公共运动场、更新社区使用期满3-5年的公共健身器材多达1982件。一些经费困难的商品房小区,区体育局还予以资助,对健身设施进行更新。2011-2013年,全区夏季游泳场馆共向市民开放近10万场次,接纳游客近165万人次。
  “现在黄浦区的体育健身人口在全市名列前茅。”黄建荣透露。
  为了争创全市首批“体育强区”,黄浦区还有一个重要举措:每年有500万专项资金,用于发动更多社会资源、民间力量,一起参与公共体育事业,让“区域化,大体育”成为实在行动。比如说,今年就发动了10家企业,在每周特定时间段,以公益价格开放场馆设施。其中的差价由政府买单。今年5月1日起,这10家经营性健身场馆试行公益开放。
  “商家一般都是销售月卡、年卡,他们愿意以公益价定时开放,真不容易。”黄建荣说。
  为了加大公益开放力度,黄浦区以政府购买服务、成本补贴的办法,让区体育系统场馆、工会系统场馆、区学校体育场地,为工会会员、区属企业、社区体育团队、学生等免费开放。据统计,区公共体育场馆每年用于训练、比赛、健身、培训以及向社会公益开放达到近150万人次,其中公益免费开放就占到近60%。
 
  关注草根普及民间运动
 
  黄浦区这些年积极承办了多个大型体育赛事,也不遗余力地支持民间运动项目的开展和普及。除了最近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黄浦还积极参与到 WDSF 国际体育舞蹈大奖赛、市民运动会、市民体育大联赛、青少年阳光体育大联赛、残疾人运动会、上海市庆“八一”军民长跑、九子大赛、南京路马路运动会、轮滑国际公开赛、世界著名在华企业健身大赛电子竞技赛等赛事,在提升城区文明健康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提起区里的各级比赛,黄建荣特别津津乐道的是一些“草根的、接地气的运动”。比如说九子大赛,在黄浦区弄堂生根开花,现在已经走进重大节庆,比如上海旅游节购物节的开幕式上就专门设有九子比赛。还比如即将举行的外滩千人扯铃舞龙,将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中心城区,众多的弄堂是一大特色。黄浦区每年都会举办“弄堂运动会”。运动会的项目是什么?弄堂居民说了算。让黄建荣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草根运动会,不仅仅丰富了居民的健身内容,而且增进了市民交流,促进了家庭和睦,让弄堂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温暖,甚至传统弄堂里“乱堆乱放”的现象都相继消失了。社区里的外籍居民也被吸引过来,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针对白领人群,区体育局想到了“楼宇体育”。与业主、开发商商量,专门腾出空间,由区体育局配备设施,为白领提供“健身午餐”。这些健身设施,白天供上班的白领使用,晚上还能给社区居民使用,价格也体现出很强的公益性。此外,还延伸出了楼宇职工“体育联赛”,丰富商务楼宇体育文化,促进员工健康,也加强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
  黄建荣还透露,黄浦区马上将举办业余羽毛球超级联赛,报名面向全市,估计报名参加人数多达上千名。为了让民间比赛更加精彩,这场羽毛球比赛还邀请了专业人士加盟。
  说到这里,黄建荣指了指窗外热闹体育场上的孩子们向记者介绍:黄浦区还积极推广轮滑和体育舞蹈项目,让这些项目能够进入学校、社区和楼宇。黄浦区的轮滑竞技实力很强,经常参加全国和国际参赛,让轮滑进入学校,黄浦区有资源优势。今年12月,黄浦区就要举办国际体育舞蹈大赛,今年已经是第11年了。
  一个地区民众的健康素质是否提高、生活品质有无提升,体育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中心城区热气腾腾的全民健身景象,是软实力的最好体现。 
 
                                                               本报记者 龚丹韵
 
   (图2)          郭长耀 摄   

    (图3)     郭长耀 摄  

黄浦正在从“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等多个维度入手,着力培育和打造与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匹配、参与度高、影响面广、社会效应好的群众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拓展全面健身的新内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