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在外滩“玩火”的人
2014-11-04 10:24:47

蔡国强

爆破作品《没有我们的外滩》展现环保生态主题

大型艺术装置《九级浪》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邵剑平 摄
对于上海来说,“上马”不是一件普通的体育赛事,而是一张正在打造的城市品牌,不仅让广大市民一起参与、分享健康和快乐,更宣传了上海,扩大了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基于同样的理由,外滩为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艺术活动积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不久前,蔡国强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个展《九级浪》,掀起了一场艺术冲击波。 2014年的夏天,坐落于南外滩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外码头驶来一艘船、冒出一团火、升起一股烟…… 这是当代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的个展《蔡国强:九级浪》揭幕前的序曲。 驶来的渔船其实是蔡国强创作的最新装置作品,船身斑驳,载着99只奄奄一息的仿真动物,让人感叹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紧接着的几日里,蔡国强又用火药在240块白如凝脂的德化白瓷上“炸”出《春夏秋冬》唯美图案、公开制作并爆破完成了火药草图《没有我们的外滩》;而后,又以黑云压顶、风雨欲来的天空为“画布”,在上海黄浦江准时爆破出“白日焰火”。“白日焰火”那明亮的黄、纯净的白,绽放之时童话般浪漫,消散之后寂寞又伤感。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蔡国强手中的画笔,这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已经横跨绘画、装置、影像、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以东方哲学及当代社会问题为作品观念的根基,阐释、回应当地文化历史。他的艺术足迹已遍及世界著名艺术殿堂,而上海是他走向无边世界的“第一港口”,并为他提供了宽广的艺术舞台。这次重返“母港”举办个展,蔡国强带来了生态议题。虽然他的这一个展于10月26日落下了帷幕,但艺术家的作品与思考令人回味。 从上海出发,摘取世界艺术大奖 或许很多上海人认识蔡国强是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成员和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蔡国强将巨大的29个焰火“大脚印”绽放在了北京中轴线的上空,场面震撼。而蔡国强与上海,其实渊源更深。“我曾在上海求学,上海是我走向世界的第一港口,也是我施展艺术才华的大舞台。”在《九级浪》个展现场,蔡国强这样对记者说。 喜欢画画的父亲,对蔡国强影响很大。蔡国强最难忘的是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膝盖上,看他在火柴盒上画山水。青年时期,蔡国强在上海戏剧学院求学,就读舞台美术系。那时候的他,留了很长的头发,很愤青的样子。 作为一名“逆反青年”,蔡国强不像父亲一样画国画,而是学习了油画、水彩,上海的西式建筑、马路、公园、教堂是蔡国强描绘梦想的首个对象。他记得当时的自己经常夜晚跑到外白渡桥写生,上海、尤其是外滩一带的景色对他来说印象很深。在上海戏剧学院,蔡国强师从周本义,对这位被尊称为“中国戏剧舞台舞美第一人”的恩师,蔡国强今天依旧对他的一丝不苟记忆犹新。“他教我的时候,每一次他的衬衣都很干净。他是上海人,留过洋,保留了西方的一些生活习惯,衬衣纽扣都扣得紧紧的”。 严师出高徒。上戏的舞台设计训练和当时的美院不同,鼓励“出点子”,也就是现在的“想创意”,主张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研究空间构成,这让蔡国强阴差阳错地学到了当代艺术的许多基础思想与技巧。戏剧舞台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观众互动的表现手法,也对之后蔡国强作品特质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那时的蔡国强还是上海黄浦区搏击队的一名业余运动员,因为他体重轻、手脚长,很适合这项运动。“和我以前一起训练的黄浦搏击队队友,大概现在不是当警察,就是做保安了吧。”蔡国强说。他还曾代表黄浦区参加了当时的上海市搏击大赛,“但由于比赛期间被临时调派回家乡福建写生,很可惜错过了最后 ‘为黄浦争光的机会’。”蔡国强开起了玩笑。 不过,蔡国强还是凭借出色的艺术才华为华人争得了荣誉。他从上海出发,闯荡四方,1986年赴日本,1995年到了美国,在世界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欧美藏家开始热衷于收藏亚洲当代艺术家作品,蔡国强无疑是最抢眼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曾创下纽约拍卖市场上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1999年,他获得了世界艺术最高奖“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这是双年展至今唯一一次将该奖项颁予中国艺术家。2012年,他获得了有“艺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文化奖绘画类终身成就奖。 每一次爆破,都是一次完整的“恋爱” 有专家这样评价蔡国强:他是一位坚持“玩火”的艺术家。不过,对蔡国强来说,用火药作画只是一种创作手段,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更在于他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 蔡国强开始试验用火药直接在画布上作画,发生在1984年。他记得有一次,他的一幅作品不小心烧着了,他的祖母用一块粗麻布扑灭画布上的火焰。这次意外让他颇受启发,领悟到了很多。蔡国强的邻居是做爆竹的,这让他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现成火药。起初,他对火药的化学成分以及掌控技巧不太熟悉,但执着的那股劲推着他不断地进行爆炸试验,经常是烧得一塌糊涂。 蔡国强认为,好的艺术家,需要有某种野兽的特质在身上。“对我来说,火药最大的魅力在于难控性、偶然性,像是命运似的,创作的背后似乎有另一位艺术家在参与。”蔡国强坦言,整个过程中最享受的就是点燃引线的那一刻。对蔡国强来说,每一次爆破,就是一次完整的“恋爱”。“抚摸火药的过程和爆炸瞬间,让我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追求与探索。正因为偶然性,才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偶然性正是同中国古代精神融合的,是我们跟大自然对话。积蓄多时,最后爆发,在电光火石的一霎中完成自己的心血,生命也大抵如此”,蔡国强说。 记者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目睹了《没有我们的外滩》爆破全过程。7月24日,蔡国强身着一件高领墨绿色的长袖上衣、深色牛仔裤,最耀眼的是一双橘红色的袜子,底下一双拖鞋,为的是方便穿梭于铺在地面的画纸间。他的周围,有身着白 T 恤的庞大志愿者团队、手持长枪短炮的媒体、挺直站立的现场安保……蔡国强指挥志愿者们把9张高3米、宽4米的特质日本纸平铺在牛皮纸上,并盖上硬质模板。在这1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他来来回回走了不下百次,时而蹲起,时而站立。看似不经意地播、撒、扔、挑,布下火药阵列,边缘铺上红、黄色引线,最后压上砖石以增加压力,经反复确认后方点燃火引。整个过程19道工序,每一道他几乎都亲力亲为,整个筹备工作就长达四天。引爆前,蔡国强还不忘提醒大家:“这里原先是发电厂,空间很高大,聆听爆破的轰鸣声时,请注意观察上升徘徊的烟雾,也很美。” 这幅《没有我们的外滩》最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幅长27米、高4米的巨幅长卷,上面有23栋外滩建筑,以黑黄色为主色调。蔡国强指着作品解释说:“仔细看,江边有水牛,那里有只猫、老虎、松鼠……”。画面上,外滩被大自然“接管”,扬子鳄悠闲地晒着太阳;松鼠、猴子嬉戏在植被覆盖的钢筋水泥雕塑之间;丛林占领马路,山花覆盖残垣,藤蔓包裹群楼。 人类撒手离去,数百次春夏秋冬之后,城市在大自然的创造下,会是这样的画面?蔡国强的这幅作品留给人的是百感交集,不得不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深刻命题。 就是因为它不怎么听话,所以才迷恋它 带着记者在他的个展现场穿梭,蔡国强话语不多,总是若有所思,但给人一种自信可靠的感觉,一切似乎胸有成竹。不过,蔡国强也透露了一个引爆《没有我们的外滩》时的小插曲:“其实爆破那天有点失望,火药有一条没有点着,有点潮湿。爆破经常使你有挫折感,会出现很多意外,比方说:这次岸边的这条没有点着。爆破后打开时,咦,整个火药都炸了,但是这条岸边的竟然就是没点着,你说气不气。因为没被点着,又点了第二次。很多事情都会有许多意外,如果它再激烈一些,就会被烧破,整个松树可能就烧烂了……但慢慢地,你也能看到它的好处,效果很好啊,这就是外滩嘛,一种很优雅的上海气质,从容、讲究,又有淡淡的小资。”在蔡国强看来,上海人就是那么淡淡的,不温不火,不故意阻碍,也不刻意迁就。 爆破的成败,在蔡国强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爆破时,它就不听你的话又怎么样?正是因为它不怎么听你的话,所以你才迷恋它。要是它全部都听你的话,那它就像是你口袋里的一件东西,要么放这个口袋,要么放那个口袋,多没意思呀。即使不像我预想的那样,也无所谓,我就是‘男孩蔡’嘛,只要能够点着,就很开心。点的时候不去考虑很多,我希望在进入那个时间点之后,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就把之后的事情交给另外一位艺术家了,让大自然的力量在瞬间帮你创作。” 蔡国强的创作讲究“因地制宜”四个字。这次当他把爆破带到上海,黄浦江畔的空气里弥漫着湿湿的水汽,这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味道。8月8日下午5点,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的黄浦江畔,完成了他在国内首件“白日焰火”作品,为《九级浪》展览揭幕。小雨中,整场白天焰火将大自然拟人化,分成“挽歌”、“追忆”、“慰藉”三幕。壮烈的黑白烟花束瀑布拉开序幕,犹如送行的队伍,诵叙人生如歌、悲欣交集的情怀。漫天的“彩菊”、“白菊”等高空烟弹,齐射短促有力,最后突然加速,打出满天“黄柳”,柠檬黄色激烈浓郁,历久不息,在缓缓落下中结束。 “夜晚烟花看的是光,白天焰火赏的是烟。天好,焰火色彩鲜艳;天不好,焰火更接近环保的主题。心情很重要。虽然云很重,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效果,但我不埋怨天气,相反更爱她。”蔡国强说,为了把烟花表现出很美的伤感,炸的时候显现出寂寞感,所以刚开始时是白色的,结束时则更多采用黄色。整个焰火燃放过程中,发出的嘶嘶声,像是乌鸦的叫声或啼哭声。短短八分钟内,将“自然之死”的主题以仪式般的烟花予以全方位阐释。 重返“母港”,再启艺术航程 上海,是蔡国强走向世界的“第一港口”。如今,蔡国强又一次次重返走向无边世界的“母港”。 2000年,蔡国强回国参加上海双年展。这是蔡国强在参加了世界几十个双年展、三年展后的“又一个”。当时,他已经连续参加了三次威尼斯双年展,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但蔡国强还是很高兴回到上海这座城市,为上海文化艺术做贡献。他把自己在世界活动的内容用图片配上手写文字解说,再点上日光灯,以大布告的形式放到美术馆外展示。那一百多米的露天展墙前,每天都聚集了大量的观赏者。“记得第一幅图片是我、太太,和女儿文悠,上面写着‘出国不忘计划生育’,许多人就被吸引过来。大概美术馆的馆长也看到了展墙,提出可办我的展览,从此把‘国内’也包括进我的‘活动’范围。”蔡国强说。 2001年,蔡国强在黄浦江上炸一座伸向云朵的“天梯”,这是他第一次受邀设计大型景观焰火,之前只是因着兴趣搞自己的爆炸,接下来,他频繁地跑上海。当年的10月20日APEC之夜,蔡国强为亚太经合组织年会创作了大型景观焰火,几公里岸边同时被染绿,江上十艘平台船上升起一批批飞碟,空中上千朵蓝牡丹开花,所有外滩大楼都像是在发射,城市在燃烧。大小上百万发弹铺天盖地,不可阻挡。当东方明珠塔的三千支烟花把它炸成一朵大蘑菇云时,观众忍不住大喊大叫,被艺术所感染。“把上海折腾了一次,也被上海折腾了一次。”蔡国强形容。 2002年,蔡国强在原上海美术馆举办其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据说这是国内官方美术馆第一次举办当代艺术家个展。作品《梦》用鼓风机让一面30×10米的红旗在地面像海浪般飘扬,空中挂着数十个灯笼,造型象征着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渴望。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蔡国强把多年来收藏的农民发明家们的创造物——飞机、潜艇、机器人等拿出来展示,在外滩面对浦东最大的LED楼面上,日夜反复播放“农民让城市更美好”的字句。世博会期间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馆展《蔡国强:农民达·芬奇》于2013年赴巴西的巴西利亚、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巡回展出,创下百万人次的参观记录,成为当年全球最多人参观的在世艺术家展览。 2013年,他在上海现场完成《故乡》火药草图爆破,在佳士得中国大陆首拍上义拍。 回想这一系列在上海开展的艺术活动,蔡国强非常感谢上海的支持。因为“玩火”,蔡国强在公共空间开展的艺术活动也引发了些争议,然而,为蔡国强提供舞台的黄浦区相关负责人员却看到了更远的意义,“如果没有大艺术家来开展艺术活动,上海就很难称得上是一个有文化影响力的城市”。黄浦区消防、公安等相关部门一起论证怎样不违反有关规定、又保证安全,为蔡国强的艺术活动尽可能地提供支持。“我在外滩的艺术活动拿到了正式批文”,蔡国强高兴地说。 论及蔡国强最喜欢的作品,他说,艺术作品每个年代都不同。就像他的两个女儿,一个24岁,一个10岁。当你有个14岁的女儿,很难想象你会去爱一个别的孩子。可是当老二生出来了,你慢慢就会去爱她了。甚至,你会觉得这个小孩会比以前大的那个还漂亮、还可爱。人就会一直在这样的感觉里,很幸福。 眼下,蔡国强的《九级浪》展览在沪暂告一段落,但蔡国强与上海、与外滩的情缘,还在延续…… 本报记者 许沁
蔡国强
爆破作品《没有我们的外滩》展现环保生态主题
大型艺术装置《九级浪》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邵剑平 摄
外滩为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艺术活动积极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不久前,蔡国强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个展《九级浪》,掀起了一场艺术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