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步——一个环卫工人的生活空间
2015-02-09 13:40:36
王学霞左手拖着簸箕,右手拿着扫箒,在南京路步行街低头走着,不时将地上刺眼的小广告纸和烟头扫到簸箕里去。有人“嗳嗳”两声,往她停住的簸箕里扔进一团餐巾纸。
她顺着或逆着人流,在200米长的距离内来回走着、扫着,人们聊着、走着,从她身边走过,没有什么人注意她。
47岁的王学霞是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负责南京路步行街一个路段。
9:00 忙碌的早上
早上9时,白领刚到办公室的时候,王学霞已经去弄堂一位老人家做了一个小时钟点工。和许多外地来的环卫工人一样,算着光靠扫大街挣不了几个钱,都再打一份工,把一个月的花销抵掉,心里才踏实。王学霞的丈夫在同一间公司做夜班,收建筑垃圾,白天在家附近找了一份给五金店送货的活。
回家略微收拾一下,她赶紧翻出钱包,走去菜场买菜。附近有两个菜场,一个是宁波路的正规菜场,还有一个是弄堂里的马路菜场,王学霞更喜欢后一个,那里的菜价至少便宜三分之一。
两手满满地回家,王学霞小心地顺着狭窄陡峭的木楼梯走上二楼,径直去了厨房。11时30分许,王学霞烧好了5个菜,米饭也煮好了。她从刚做好的菜里夹了两块肉、一点豆角放进带到班上去的塑料饭盒里,盖上盖子。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塑料袋,将里面的东西倒进一只碗里,那是在饭店做事的邻居昨晚带回来送给她的。她把这碗菜放进微波炉热了一下,取出来下饭。
北京东路这间弄堂里的小屋,只有11平方米,王学霞一家四口人住着,乍一看房间里只有一张双人床,她和21岁的女儿睡,阁楼上一个铺,她丈夫和19岁的儿子睡。墙上和天花板上钉着一块块雪白的塑料泡沫,那是王学霞捡回来的广告牌。刚住进这间房时,墙皮斑驳脱落,王学霞看不下去,像蚂蚁搬家一样,把商场里不要了的广告牌一块块给捡了回来,慢慢地钉满了整个墙壁和天花板,最长的一块从地板到屋顶。墙上一块放着护肤品等杂物的搁板,是邻居装修时多出来的一块地板,她要了过来,钉在墙上凸起的一块木头上,派上了用场。搁板上两只花瓶插着假花,花也是她从商厦丢掉的东西里捡回来的。
来上海20多年了,还住在这间斗室里,王学霞也没觉得委屈,她觉得“挺好”。租间大一点的房子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太贵,要1000多元。在她看来,不吃不喝就从口袋里掏走上千元,实在心疼,这间月租700元,她住着舒坦。夫妇俩四份工资加起来8000元左右,每个月开销2000多元,她已经觉得很高了。
13:00 工前例会
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会,王学霞准备去上班了。环卫分早中晚三班,她做中班,从中午1时30分做到晚上9时30分。她把装好的饭盒放进一只无纺布手提袋,和喝水用的一个大饮料瓶放在一起,另外一只无纺布袋里装了两只大塑料壶,王学霞说,那原来是装洗洁精的,她带到班上,每天到东方商厦打两壶水,带回去一家人洗脚用。
理好东西,她换下裙子,把夹棉的蓝色工作服直接罩在羽绒服外,脚上穿的是双带绒的皮靴,她有两双皮靴,里子都带绒,不然扫地久了,脚上会冷。腰里别上环卫工具,戴好帽子,王学霞拎上东西,出门了。到弄堂里,还喊上同班的两个姐妹,很多环卫工人租在离工作地点附近的弄堂里,图来去方便。
中午1时10分,先要到天津路上的道班房交考勤卡,今天还要开例会,例会有时候会讲讲工作上发现的问题,今天讲的是春节请假回家的事。中班几十号人坐在会议室里,班组长徐伟章坐在一头,说:“把春节请假的名单讲一讲。大家都是老工人,知道原则上春节是不建议回家的,今年经公司同意,也是‘民心工程’,适当放宽政策,早班、中班各3个名额,给回去过年。按前两天统计的名单,中班3个可以回家过年的是:
老万2月15日-2月26日
程艳2月10日-2月25日
徐爱仁2月14日-2月27日
其他提出回家的人,尽量满足,班组里尽可能安排调班。”
往年从初一到初七没一个能回家的,徐伟章说,逢年过节不能休息,这也是招环卫工人时的一个条件,有的人因为这个就不做了。王学霞倒无所谓,她已经许多年不回家过春节了,都是另外调休回去。
开完会,班组管理人员陈琴搬出一撂小绿本本,一个个叫名字。“每个人拿好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啊,这个有钱,每个月加50块,好不容易考出来的,搬家不要弄丢啊。”
各人揣好自己的小绿本,打开看看,清道5级工,上面有自己的名字,个个面露喜色地去了。
14:00 “嗳”的称呼
蓝色的衣服从狭窄的门道中鱼贯而出,穿过小巷,很快分散到人流中。不刻意寻找,很难看到他们,也没有人留意他们的存在,除非有垃圾要丢,或者有人用另一种方式表示记得,那就是将手中的烟头、食品包装纸或用过的纸巾往地上一扔,想着“反正有人会来扫掉”。
王学霞先到贵州路口一个商厦外的立柱边取走了她的簸箕,这是她和早班人的约定,不用见面交接。扫箒是各人用各人的,王学霞的扫箒放在东方商厦旁边一个工作通道的楼梯口,那是她和几个伙伴寻觅到的落脚点。这个路段离道班房步行得15分钟,过去比较麻烦,按规定环卫工人又不能在路边吃饭、喝水和休息,所以他们的“隐蔽”功夫都很好,这儿找个楼洞,那儿找个缝隙,就能当个“窝”。
路上不时能见到白花花的一片纸张,在晃动的腿脚和干净的路面中间躺着,十分刺眼。虽然还没拿到扫箒,王学霞经过时,也会习惯性地停下来,将活动的簸箕斗贴着地面放平,抬脚将纸“扫”进去,然后再往前走。路上有人“嗳、嗳”地叫了她两声,第一声她没留意,或者没以为是在叫自己,随后一个穿着时髦的老太两步走上来,略一弯腰。王学霞眼角的余兴扫到了,停下来,刚一转身时,老太已经将什么东西丢到簸箕里,转身走了。
她也转过身,继续往前走。
路上不时问路,王学霞总是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指着。早先,有人问路就是冲她喊一声“嗳,外滩怎么走?”她虽然心里不舒服,可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有一次,旁边休息的人看不过去,提醒她:“他们不尊重你,你干嘛理他。”王学霞想,也是,从此再遇到没礼貌的人,她知道也说不知道,就赌一口气。
15:00 垃圾如雨

摄影 杨建正
47岁的王学霞是上海欣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负责南京路步行街一个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