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绊马索”绊倒老人
2014-08-13 10:40:51
20多条钢丝绳如同“绊马索”。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为固定树木,数十条钢丝绳嵌在延安东路近百米长的人行道上,绝大多数占去人行道一大半。一条条钢丝绳如同绊马索,将过路的宣老伯绊倒,跌了个大跟头。老人摔得血肉模糊,还伤筋动了骨。回忆上周日的这次意外,宣老伯极其全家依旧胆战心惊,“大白天都把人摔成这样,晚上走路更得要小心。树木是固定好了,但行人的安全如何保障?”
人行道钢丝绳使老人摔倒
“整个人行道布满了钢丝绳,占了一大半人行道。”父亲摔伤后,宣老伯的女儿宣女士忿忿不平。“延安东路南侧,江西南路路口的人行道上,近百米的距离,嵌着数几十根钢丝绳。我父亲虽有白内障,但不是看不见,已经绕开了四根钢丝绳,结果被第三棵树的钢丝绳绊倒了。仔细一看才发现,固定钢丝绳的地钉居然还不在一条直线上,第一第二棵树的钢丝绳的地钉,相比后面几棵树的更靠马路。而绊倒父亲的钢丝绳表面的红白色封套已有部分损坏,接近地面处的封套都剥落了。所以眼力本不太好的父亲没绕开,被绊倒了。”宣女士坦言,“人行道是走路的地方,嵌上钢丝绳对行人来说,太不安全了。别说是晚上光线暗的时候,就连白天也很容易被钢丝绳绊倒。钢丝绳占用人行道,对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侵犯了行人的行路权。”
这一跤,宣老伯摔得不轻。膝盖部和手肘部当即血肉模糊,一条腿还软组织损伤。到了第二天,肋骨还隐约作痛。
20多条钢丝绳如同“绊马索”
前天下午,青年报记者来到延安东路江西南路路口的这条人行道。嵌在人行道上的钢丝绳是用来固定路边栽种的行道树,每棵树上共有四条钢丝绳,一条条的钢丝绳与人行道上的行道树成45度角,向四个不同的方向牵引。每棵树的四条钢丝绳都直接嵌在了人行道上。为了引起行人的注意,每根钢丝绳外都套了红白相间的封套,与周围环境区分。不过记者发现,不少钢丝绳的封套都已损坏,剥落得残缺不全。特别是绊倒宣老伯的那条钢丝绳,由于靠近地面处,很长一段封套已经脱落。匆匆而过的行人,很容易忽视。
青年报记者从西向东沿着该条人行道数了数,在记者视线所及内,大约百米的距离,足足嵌了32条钢丝绳,有26条均分布在人行道上。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每到夏天,人行道上的钢丝绳就会按时上岗,主要是为了固定绿化带里的树木,但20多条钢丝绳就像绊马索。
固定钢丝绳非要侵占人行道?
青年报记者用脚量了一量整条人行道,道路不宽,应该不超过三米,又被钢丝绳占去了约2/3的路面,仅剩下1米多宽供行人通行。由于延安东路上没有非机动车道,不少助动车、自行车也驶上了仅有1米多宽的人行道,与行人抢路。青年报记者在人行道上走了不到10米,身后接连两部电瓶车急鸣着喇叭,呼啸而来,示意记者马上让路,让他们通过。记者赶忙靠边站,迅速让出一条通道。匆忙间的确容易忽略脚边的钢丝绳。
“白天这样还算好,但到了晚上很危险,尽管有路灯,但并不是很亮。特别是钢丝绳底部的地钉,一不注意很容易被绊个踉跄。”单位就在旁边工商联大厦的张小姐直言不讳,固定树木、防止树木被风刮倒可以理解,但把钢丝绳嵌在人行道上,给行人的行路安全造成威胁,做法有些不妥。“爱绿护绿、美化环境是好事,但固定树木有很多办法,相关部门的这种做法是不是考虑得不够周全?
[有关部门]
将补齐警示封套加强检查
青年报记者获悉,这一带的行道树属于黄浦区市容绿化管理署负责管理。得知老人被扶树钢丝绳绊倒后,已上门表示了歉意与慰问。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一带的行道树,自从世博会时就开始改种全冠悬铃木。相比以前的行道树,全冠悬铃木树形雄伟,枝叶茂密,能起到较好的遮阴作用,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但却有很大一个缺点,就是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为了避免这个安全隐患,每年夏天台风季节到来前,绿化部门都会绑上钢丝绳对行道树进行加固。这是最好的加固方式,等台风季节过去后,再拆除。
为了让钢丝绳醒目,绿化部门特地在钢丝绳外加套了红白色封套。“但我们也发现,有些行人比较手‘贱’,路过时有意无意间会撕扯塑料封套,造成封套损害厉害。”相关负责人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发生老人绊倒的意外后,他们也吸取教训。近期将对所有的封套进行大检查,补齐剥落损坏的封套。并在此之后增加巡查力量,及时补救有安全隐患的钢丝绳。”同时相关负责人也请求路人,不要随意损坏钢丝绳的警示封套,“你的随手一扯,也许只是无聊,但却可能给别人带来伤害。”
青年报记者 陈轶珺
为固定树木,数十条钢丝绳嵌在延安东路近百米长的人行道上,绝大多数占去人行道一大半。一条条钢丝绳如同绊马索,将过路的宣老伯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