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热情
2014-07-22 10:24:46
如果可以用直观的温度,来记录前昨两天在外滩召开的互联网金融峰会的受关注程度,绝对可以用超过37摄氏度这样的“高温酷暑”来形容。就在会议召开前夕,主办方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一位朋友在电话里“诉苦”,因为想来参加的媒体太多,以至于不得不对一些报名人数较多的媒体“电话劝退”。前天开幕现场所见,人多得果然“赥出来”,嘉宾聚圆桌,聆听者排排坐,晚到者根本找不到位子。
这样的热情发生在一场论坛头上,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说意料之外,因为这是一场专业性很强的金融论坛,而且实则是主办方每年一次的“新金融年会”,今年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国际影响和发展趋势,主办方就在此基础上借年会平台同时间推出 “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互联网金融”于是成为这次主办方年会的核心词汇。或许就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热度,带热了以互联网金融为主题的论坛 “魅力指数”吧。说意料之中,缘于“外滩”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互联网峰会选择落户外滩,自然有了足以吸引眼球的号召力。
至于互联网金融到底热到什么程度?看看上海市委主要领导上周专程邀互联网金融专家座谈这一举措就可见一斑。刚刚闭幕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主要领导更是直言要深刻认识变化中的“四个不适应”,而且首谈现在不少人对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科技快速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不适应,指出要看到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种种信号明确指向,在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志在新金融领域不缺位不失语“再领风气之先”的积极姿态。
再看看发言嘉宾,也非走走过场的“明星人物”,而是在互联网金融业界、在新金融领域,洞悉最新变化,把握政策导向的实力派人士。这种能获取实实在在信息的论坛的价值,是所有金融界人士和政府官员都看得懂的。所以,论坛现场的情况便是,开幕致辞结束,没有出现领导一走前排位就“空场”的现象,甚至在上午茶歇过后,整个会场也依然人满为患。
由此联想到关于政府的热情。传统金融企业与新金融企业的需求肯定不同,政府的热情用在哪大有讲究。用对方向,肯定皆大欢喜,方向不对,则会吃力不讨好。对新金融企业而言,政府的热情恰恰不能过度。新金融的企业,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和显现出来的,对于许多新的金融业态,政府要做的不是按传统思路定规划定模式,而是要去发现和适应,然后适需定策做好服务。现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如何尽快适应这种发展态势,政府恐怕更需要一种“无为”,这种“无为”实则是恰到好处的“有为”。而某种程度上的“无为”,应该就是市委领导所希望的“适应”吧。
郑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