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一个不一样的“对话场”
2014-07-22 10:25:32
2014年7月19日,周六,上海的早晨,浦江之畔,外滩之“源”。
又一场汇聚智慧交锋的论坛如期启幕——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监管与发展,集思广益。
聆听过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会议、论坛,记者却在走入这一场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议题的峰会时,明显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在这里,从形式到内容,乃至全场氛围,都带着与约定俗成的传统论坛模式完全不一样的“气场”。
正如黄浦区委书记周伟所说,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产业,要用全新的方式推动其成长。
上午9时许,短促的开场摇铃声后,时钟就这样拨到“互联网金融尖峰时刻”。
新平台一个巨大的圆桌
最初带给我们焕然一新感受的,是走进会场那一刻:会场中心区域,目光聚焦处,没有正襟危坐的主席台、论资排辈的座位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圆桌。
要绕着这个大圆桌走上一圈,真要花个几分钟。粗粗一看,几十号人围合而坐。有趣的是,在大会入场处,与会者报到时,拿上印着自己姓名的席卡,落座后摆在台前,待到自由发言时,就把席卡竖起来摆放,全场人便能知道你是谁。
巨大的圆桌,似一个具象的表征: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开放式参与平台,有监管部门,有企业实践者,也有专家学者。从圆桌规模看,互联网金融已经是一个容量可观、参与者众多的新产业,规模已不容小觑,具有很强的开放度、包容性、成长力。
新颖的排座方式,也折射出这个全新的“对话场”的特征:这是一个众议之堂,每个人面前都摆着话筒,对于这个新兴领域,没有谁比谁更高明、更权威,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有冷峻批判的资格,也有大声鼓呼的权力。
确实,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地球是平的。就像与会者频频提及的,至少在互联网金融的领域中,我国的行业、企业发育,并没有落后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站在最接近的起跑线上。只要愿意努力,有赶超甚至引领的可能。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对话场上,没有冗长的开篇与寒暄,准点开始、直奔主题,时间把控高效精准。相比于被省略的仪式感,迫不及待切入正题的争分夺秒,凸显出这个行业的务实和专注,每个人都在提问,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在观察,每个人都在寻觅未来的方向和机会,每个人都在忙着“破”与“立”。
或许,互联网金融还有许多不规范不成熟之处,但从这个巨大的圆桌上,对话是透明的坦诚的,位置是平等的沟通的,规则是扁平化的开放式的,这些都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气氛,是好的开始。
新圈子“实操者”之间的对话
与形式上的面目一新相应的,是内容的焕然一新。
“这里没有‘前五排现场’。”会场中,记者身旁的参会者都有同感。所谓“前五排现象”,不是指一个确实,所指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会场常态。高级别的官员致辞开场过后,待到茶歇结束合影完毕,场中位置最前的五排往往走空一大半。陪同的捧场的,大都无心恋会,早早离场。这是一些官办论坛的通病。说到底是会议内容人云亦云,缺地气,缺干货,使论坛本身的吸引力只能持续到领导离场。
前五排现象中心不在焉的参会者混的是一种“圈子”,在论坛会议间混个脸熟,但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没有这样的现象,这里是实操者的“江湖”。虽说到位的高级别政府官员并不多,会场却是靠内容、靠议题、靠有价值的信息和意见的交换,聚拢着久久不散的人气。
与为讨论而讨论的空谈不同,互联网金融有太多需要直议的话题,大数据怎么开发利用?征信系统如何构建?支付系统如何建设?国际创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本来不及说套话空话,也无法用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一篇发言稿应付这样一场“头脑风暴”。记者从旁听者的角度看,这样的峰会精彩度大大提升,因为这里不是支离破碎的宣传稿、总结稿、抑或满纸感谢和希望的演讲稿的大拼盘,而是在真正的议论、探讨,你也直来我也直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就事论事,言之有物。
确实,这个行业该不该鼓励扶持、如何推动发展、怎样有效监管,无论是参与互联网金融的大小企业,还是直接相关的监管部门,都渴求探讨出实实在在的“实操准则”,对未来具体的操作形成共识。实操者之间的对话,是务实的。
新交锋让八方意见再“飞”一会儿
既然是一个探讨现实的峰会,既然是紧贴市场而非装点仪式的峰会,交锋在所难免。坐在会场中,记者最真切的感受是,这个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峰会,鲜明地显露出立场、态度完全不同的意见交锋,让会场毫无沉闷之感。
圆桌讨论刚开始,就有嘉宾单刀直入向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发问:大家都在等着您讲互联网P2P监管的问题,绕来绕去半天没听到,给大家透露一点吧。
面对直截了当的发问,阎庆民没有回避:P2P出问题的确实有,个人观点,P2P健康发展,最主要是今后一不能搞资金池,二是要实名制。他透露,对于P2P的监管方式正在研究,将尽快推出。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事物,呼吁监管和呼吁扶持的两股声音不相上下。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李麟呼吁:要把技术关在笼子里。他说,仅靠行业自律和金融机构自律可能不行,对于互联网金融中高端技术型的信息安全问题,要加大刑罚打击力度。
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代表,点融网CEO郭宇航则大声“求支持”:对于P2P的从业者,除了看到监管部门对我们划定的四条红线的底线管理之外,我们也非常希望看到,为了扶持和鼓励P2P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各监管部门跨部门推出的“五条措施”、“八个支持”等。例如征信系统方面,未来P2P行业中规范的企业,有没有可能得到允许介入央行征信系统,既能查询个人和企业的征信报告,也能反向提供违约黑名单。
宜信公司CEO唐宁表示,从P2P这个领域切入,是中国打破刚性兑付的一个有利切入口,在几千元、几万元的款项中,让资金出借人接受风险教育,是比较好的实践样本。
话音刚落,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立刻回应:P2P监管有一定复杂性,因为P2P连着两头。唐宁更多强调了这一头,即P2P一头连着普惠金融的,但另外一头,P2P实际上又连着盈利模式,吸引了很多VC、PE投资,这些投资是要回报的,所以P2P平台要做大,要把流量、规模做上去,但P2P作为一个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本质上不应该有自己过重的资产负债表,这是矛盾之处。
如此你来我往,席间充满交锋,从场内的交锋,便能感知市场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角力和拉锯。在记者看来,它透射出的是这个新兴行业超越传统金融的活力和生气,年轻新鲜,或许没有那么多明确的路径和结论,未来也充满诸多可能性,有可以作为的广阔天地。
一个充满交锋的会场,说明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探索之路,还远未尘埃落定。或许,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意见再“飞”一会儿,也不失为用市场手段而非先导规划让真理自明的好办法。
本报记者 杨群 许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