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被人遗忘的华人公园

2014-08-18 16:11:47

  说起外滩公园,上海几乎无人不晓,那段屈辱的历史使中国人永远铭记在心。但对邻近的华人公园,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原为一片滩涂,1843年上海开埠后,这里被辟为英租界。1868年外滩公园建成后,只对西方人开放,而把中国人拒之门外。这一辱华的行径激起上海各界人士的强烈抗议和斗争,曾有人呼吁华人自建公园。

  为了平缓上海人民的激愤情绪,工部局于1890年在苏州河涨滩(今乍浦路桥附近)围地建造公园专供华人游览,同年12月18日建成开放,不售门票。公园初名“新公共花园”,后改名为“华人公园”(Chinese  Garden)。公园平面呈“凹”字形,面积很小,占地仅4000余平方米,可一览无遗。园中悬有上海道台聂缉槼所题匾额“寰海联欢”。公园内设施较简陋,有长凳和茅亭供游人息憩。园中一尊翼龙承露雕塑颇具特色,一个 类似“四不象”双翅展开的翼龙,上托承露盘,通体为汉白玉,中西合璧风格,翼龙面目狰狞,造型生动,雕琢精美。

  1943年公园更名为“河滨公园”。1984年,上海市政府拨款对公园进行大规模改建,铺设图案花纹水泥地坪,砌马赛克花坛多个,增设五座钢架亭阁,园内花木葱翠、绿树成荫。1988年后公园废止,如今成为苏州河滨江绿化带,昔日旧踪荡然无存。


 


 

(《档案长廊》每周一刊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