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麦加利大楼
2015-02-09 16:56:25
档案长廊︱麦加利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1843年上海开埠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通商口岸。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代理处,成为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银行。丽如银行于1842年创办于印度孟买,主要经营东方贸易,1851年获准成为英国皇家特许经营银行。
(中国第一家银行——丽如银行)
1860年前后,上海丽如银行建造了一座漂亮的洋楼。洋楼地处外滩18号,由英国皇家建筑师汤马思•金斯密设计,三层(中间四层),砖木结构,横三段左右对称构图,顶层为装饰性很强的塔式四坡顶,门窗、檐口设计多样化,富有立体感。整座楼房华丽多姿,曾被誉为“秀甲于沪滨”。
(清朝末年的麦加利银行)
1885年,丽如银行出现严重亏空,进行清理,由该行创始人之一卡基尔重组新银行,上海分行被称为“新丽如银行”。1892年6月9日再次宣告清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清理事宜由麦加利银行负责。同年底,麦加利银行以16000英镑买下了新丽如银行楼房和地皮,入驻l8号。1914年毗邻的汇中饭店失火,麦加利银行被殃及,楼房有所损毁。
(麦加利新楼建筑效果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麦加利银行筹建新楼。由公和洋行设计,1922年兴工,英商罗洛普•柯尔思公司承建,次年竣工。新楼六层,钢框架结构,新希腊风格,庄重而高雅。三段式正立面,底层花岗石贴外墙,两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立柱由二层直贯四层,四层以上挑出檐口,五层中间的三个窗柱间又以两根小柱划分为三格,显得凹凸有致。屋顶有平台。银行入口是两扇英国制造的青铜雕花大门。进大门为黑色大理石地坪,大厅内用白色大理石。整体由前后两楼组成。前楼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6平方米;后楼占地面积893平方米,建筑面积2466平方米。
(麦加利银行新楼)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麦加利银行被日本三井银行接管,抗战胜利后收回并恢复营业。1949年后,麦加利上海分行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经营外汇,但业务日趋清淡,遂迁至圆明园路营业。原大楼1955年由房管部门接收,改名春江大楼,上海家用纺织品进出口公司、上海机电设备总公司、中波轮船公司、上海市水产局、中信实业银行等单位曾在楼内办公。1996年,大楼随外滩建筑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30年的外滩,左起:台湾银行、字林西报、麦加利、汇中饭店、沙逊大厦)
(麦加利银行的广告)
(日军查封麦加利银行)
2002年,上海珩意房地产公司取得大楼经营权,对大楼进行保护和整修,使之成为世界知名时尚品牌专卖店、美食餐厅以及国际水准的精品展示厅。2006年,大楼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该年度亚太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大奖,评语为:“Bund18在重新诠释上海现代风貌的同时,也为历史保护建筑在技术层面上建立了新的模范与标准,更证明如此用心的保护亦可与商业利益共存共荣。”
档案长廊︱麦加利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