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招商局大楼

2015-03-09 17:22:18

 

 

 

档案长廊招商局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外滩9号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就建筑体量而言,这幢”小个子”楼房在外滩是毫不起眼的,但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它与两家颇具影响的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在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中有相当的地位。



建成初期的招商局大楼


1846年,美商旗昌洋行租下外滩9号土地并建造房屋,其买办、职员大多是广东人。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领袖刘丽川曾在旗昌洋行当马夫,当时上海道台吴健彰也曾是旗昌洋行的买办。1862年旗昌洋行创办轮船航运公司,开辟了长江和海运航线。由于英商太古洋行兴起,旗昌洋行竞争不利,于1891年歇业。


 


民国时期的招商局大楼


晚晴时期,贸易和航运快速发展,清政府担心航运业完全落入外国公司之手,便筹办国人的航运公司,由洋务重臣李鸿章负责。1873年1月17日,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洋泾旁永安街正式成立,唐廷枢为总办。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的第一家新式轮船航运公司,也是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股本中,官股10万两,沙船商朱其昂、朱其诏兄弟各10万两,李鸿章5万两。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并设天津、汉口、香港、長崎等19个分局。

 


上世纪20年代轮船招商局的出纳科


1877年,轮船招商局以220万两银子购得旗昌洋行在外滩的产业,并于次年迁入外滩9号办公。原址是一座二层古典式建筑,平面方形,外墙构造了圆拱、尖券等形状的窗户,二层窗户外包有铸铁花栏杆,花饰精美。由于房屋不敷使用,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新楼,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造价9900两白银。

 

新楼占地面积45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3层,砖木结构,仿文艺复兴式。该楼建筑精细,每层有明显腰线,三段式特征明显。底层大石片贴面,二、三层清水红砖。层高达5米,栱形木门窗,面朝黄浦江一侧设外廊,以塔司干和科林斯石柱支撑。楼内楼梯曲折,扶拦雕花精致。屋顶立山墙,开老虎窗。入口处的门楣上刻有“轮船招商局1901”字样。



1940年代后期轮船招商局准备建造上海最高摩天大厦的建筑效果图


轮船招商局原为官商合办,1930年国民政府收归国有,1932年更名为“国营轮船招商局”。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招商局曾在黄浦江、长江航道沉船抵御日军进攻。随着战火蔓延,招商局迁至重庆,1945年10月迁回上海。大楼内还有民生公司驻沪办事处以及大达、大道联营处。1947年,招商局共拥有船舶246艘,总吨位25.7万吨,占全国船舶总吨位40%,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1948年10月,招商局改组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股份化改造,刘鸿生任董事長。


上世纪90年代的港监大楼


40年代后期,轮船招商局曾计划在外滩7、8、9号建造上海最高的大厦,后因内战爆发经济崩溃而不了了之。

 

1949年5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轮船招商局。1951年2月,招商局改组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50年代以来,上海港务监督局、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及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等单位所用。大楼被称为“港监大楼”。在此期间,外廊被改作房间,层间加搭搁楼,屋顶山花被拆除,改为平顶。本世纪初,招商集团斥资1700余万元对大楼进行了修葺,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并在楼内开设招商局企业文化基地。


 


招商局大楼今貌

外滩9号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就建筑体量而言,这幢”小个子”楼房在外滩是毫不起眼的,但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它与两家颇具影响的企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在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中有相当的地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