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2015-03-23 16:54:24
档案长廊︱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外滩7号这座西洋式楼房在万国建筑群中不算最雄伟,但它在上海近代化进程中有独特意义,有人称之为“中国电信业的肇始之地”。
建成初期的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1870年7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南京路5号设立远东公司和上海站。次年,敷设香港和日本长崎到上海的电报水线,擅自在上海登陆开通并公开营业,自行制订电报价目,对外收发沪港及国际电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电信机构。
明信片上的大北电报局大楼
1881年8月,大北电报公司向旗昌洋行租用外滩7号一座东印度外廊式两层楼房,次年迁入办公。大北电报公司在中国经营国际通信业务,获取了巨额收益,仅1900年的利润就高达52万英镑。大北电报公司与英商大东电报公司共同敷设了上海—烟台—大沽电报水线,并在烟台、天津、北京设立电报站,从此在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电报通信网。
大北电报公司及水底电缆警示牌
1906年,原两层楼房不适应电报业务日益扩大的规模,大北电报公司出资建造新楼,英商通和洋行设计,1908年建成。新楼占地面积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8平方米。4层,混合结构,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外立面为三段式,对称严谨。大厅入口有5座拱券形的门。二层窗框上相间券形和三角形的窗楣,三层排列大小柱式,显得丰富多变。顶部两端黑色的穹窿非常醒目,与白色的墙形成强烈对比,下面的山墙装饰具有明显的巴洛克特征。英商大东电报公司、美商太平洋商务电报公司也在此楼内。
大北电报公司报房
1922年,大北电报公司迁至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外滩7号归中国通商银行所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外滩7号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大楼仍归通商银行。1949年,中国通商银行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上世纪50年代,外滩7号大楼归属市房管部门,由长江航运管理局、长航医院使用,底层开设过长江酒家。一度被称为长江大楼。1995年,经过置换,泰国盘谷银行入驻外滩7号、泰国驻沪领事馆也曾在楼内办公。
大北电报公司收发处
上世纪90年代末,盘谷银行和泰国驻沪领事馆所在地
外滩7号这座西洋式楼房在万国建筑群中不算最雄伟,但它在上海近代化进程中有独特意义,有人称之为“中国电信业的肇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