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有利大楼

2015-03-30 16:52:39

 

 

档案长廊︱有利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有利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3号(原为4号),广东路口。19世纪50年代,英商天祥洋行租得该地块,建造起一幢3层7开间砖木结构的房屋。天祥洋行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兼保险业务。20世纪初,房屋显得陈旧狭小,不敷使用,天祥洋行濒临倒闭,无力重建。1914年,由保安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出资在原址兴建新楼。



有利大楼旧址——天祥洋行


新楼由公和洋行威尔逊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1916年竣工。新楼占地面积2241平方米,建筑面积13760平方米。6层,局部7层。该楼是中国第一幢钢框架结构的大楼。由于地块呈梯形,南北窄东西宽,朝东只30余米,朝北约有70米。按建筑设计惯例,长的一面作为主立面。但外滩是上海地价最高的地段,是财富和权势、地位的象征,因此这幢建筑以东、北两侧同为主立面。大门两侧爱奥尼克立柱、明显的横三段式以及罗马拱圈落地窗等,均为仿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重要特征。窗格饰以旋转式图案,外墙采用花岗石贴面;四、六层有阳台、铁栏;转角的顶层四面双柱的塔亭、覆盒式圆顶上置圆球和刹竿,更是欧洲古典式建筑的典型。整个立面通过竖线条的构勒,给人以明快、简洁、流畅的感觉。内部分东西两块,中间为走廊;两面的房间均为大开间,高度约4米,木地板;楼下为营业大厅,水磨地面。



建成初期的联保大楼,后称有利大楼


新楼建成后,按各方所出资金的比例分配房产,因其中多为保险公司,所以被称为“联保大楼”,结合业主所从事的保险业,寓意平安,又取名“友宁大楼”。1922年,英商有利银行迁入,在底层营业,影响较大,人们又习惯成此楼为“有利大楼”。



大楼北立面的设计图


有利的总行设在英国伦敦,原名“印度伦敦中国商业洋行”,后与“亚细亚特许洋行”合并,1854年在上海开设分行,成为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银行之一。1937年淞沪抗战中,保险公司无法担保战争损失,将资金冻结,有利银行乘机以8万英镑购得该楼产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楼被日军强占,有利银行停业。抗战胜利后有利银行在原址复业。



20世纪20年代外滩大楼,右旗有利、上海总会、亚细亚


1952年,有利银行申请停业,将大楼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1953年后,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矿产局等单位曾在楼内办公。1996年,经产权置换,大楼为新加坡佳通集团所有。2004年,改造成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外滩三号”,楼内有画廊、水疗中心,主营上海菜的黄浦会,还有韩式、美式、法式、意式高档餐馆等。


上世纪90年代的有利大楼

档案长廊︱有利大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