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日清大楼
2015-04-15 16:18:43
档案长廊︱日清大楼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日清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广东路转角处北侧,是别具特色的日式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由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
清朝末年,日本为了扩大在中国航运业的势力,与英国的太沽、怡和洋行及中国轮船招商局展开有效竞争,于1907年把在长江的大阪商船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以及大东、湖南两汽船会社合并,合资1200万日元,组建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型轮船公司,由于吸收了少量中国股本,故命名为日清汽船株式会社,上海人也称之日清洋行。总公司设在东京,在上海、武汉设分公司。
外滩5号日清汽船株式会社旧屋
20世纪初,日清株式会社购得外滩5号产业。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决定拆除原两层旧房,在原址兴建新楼。当时资金不足,便与一位犹太富商协商合建。工程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1921年动工,1925年落成。新楼占地面积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5484平方米。6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石镶贴外墙。整幢建筑横线条为主,明显三段式,中轴对称。下三层外观简洁,五、六层之间有很深的挑檐,檐下设齿形装饰。窗框有浮雕图案。大门两侧和贯穿三至五层的爱奥尼克柱,呈现古典主义风格。顶部山墙的断檐处理为巴洛克的手法,表现出日本近代西洋流派。新楼下三层和地下室属日方,上三层归犹太商,各层的房间均高敞开阔。设两部电梯,另有木梯通往顶层。
1926年的外滩,左起有利大楼、日清大楼、通商银行大楼
1937年淞沪抗战全面爆发,日清株式会社因船只被军方征用而歇业。1945年日本投降,外滩5号作敌产被没收,由轮船招商局接管,曾一度被称为轮船招商局大楼。
1945年外滩5号成为招商局办公大楼
20世纪50年代,外滩5号由上海海运局、海兴轮船公司使用,改名海运大楼。房屋几经装修,所有石雕装饰均被铲除。90年代在大楼西部加建一层,作为海运局电台。
20世纪80年代的外滩5号
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5号
1996年,华夏银行外滩支行入驻大楼底层,在南侧加开一门,形成现在的格局。1999年,外滩5号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档案长廊︱日清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