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丨仁记洋行大楼

2015-05-06 11:17:41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南京东路北侧滇池路,曾经驻有不少洋行、银行,民国时期被称作“中国的华尔街”。这条小马路辟筑于1899年,数年后以该路上的仁记洋行命名为“仁记路”。



1908年刚落成的仁记洋行大楼


英商仁记洋行(Gibb,Livingston & Co),1835年由东印度公司商人创办于广州。1840年代初在香港设行,1843年后在上海设行,又相继在福州、汉口、九江等地设立分号。1870年代业务重心转至上海,并以上海为总号。仁记洋行1903年起设在外滩一带,先后在黄浦滩路、圆明园路办公,最后落户于仁记路100号。仁记洋行主要经营丝、茶出口及杂货进口贸易,代办英商劳合氏公司的水险和船舶检验、鉴定业务,开创了中国办理商检代理业务的先河。1920年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扩大,主要进口染料、橡胶、木浆、化学品、纺织品等,出口茶、丝、丝织品及其他中国产物。



仁记洋行租地造楼的道契


仁记洋行大楼由通和洋行设计,1908年竣工。占地面积1245平方米,建筑面积5581平方米。砖木结构,4层。典型的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为通和洋行早期比较突出的作品。建筑坐北朝南,以沿路转角处圆锥顶塔楼为构图中心,立面用腰线作横线分隔处理,局部设有外廊、高台基,并采用券柱式的构图元素,然而各层和各开间的券柱式形式都不相同,各个立面的三角形山墙与窗洞的形式也不相同,变化丰富而略显凌乱,显示出多种不同元素拼凑的处理手法,表现了东印度外廊样式在上海发展到最后阶段的风格特征;清水红砖墙,虽然其立面处理仍然是典型的安妮女王复兴风格,但细部已开始出现典雅的装饰纹样,如一层与二层之间的楣梁上的饰带以及爱奥尼克柱头的运用等。



本世纪初的滇池路100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仁记洋行被迫停业,抗战胜利后恢复了部分业务,1950年歇业。上海海运服务公司、仪表二厂等单位曾在楼内经营,还有一些居民居住。大楼圆锥形尖顶已不存。1994年2月15日,该楼公布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滇池路100号今貌

 

 

 

 

 

档案长廊丨仁记洋行大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