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丨中国第一个新式戏曲舞台

2015-07-20 15:50:01

 

 

中国第一个新式戏曲舞台


图/文︱黄浦区档案馆


清朝光绪年间,北京、天津一带京剧名角纷纷南下,促进了上海戏剧市场的繁荣。1908年,名伶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等人在信成银行协理沈缦云等人资助下,于十六铺老太平码头附近创建一座新式舞台,取名“新舞台”。该舞台为砖木结构建筑,模仿西方话剧形式,台口呈半圆形,三层观众席共2000余座,设有机械转台、机关布景、灯光造型,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戏曲舞台,也是最早使用灯光布景的的戏曲剧场。

新舞台以上演文明京戏(又称“海派京戏”)为特色,在剧情、戏装、道具、唱腔等方面推陈出新。在《济公活佛》一剧中,运用活动景片而蜚声全国;《明末遗根》《徽钦二帝》《黑籍冤魂》《波兰亡国惨》等针砭时弊的改良京剧和时事新戏,对推动戏剧改革、提高市民爱国民主意识起了很大作用。1910年2月,京剧泰斗谭鑫培在新舞台连演20天,震动沪上剧坛,票价高达2元,仍然一票难求。



位于十六铺的新舞台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曾以新舞台为秘密联络据点。11月3日,新舞台艺人组织敢死队,参加攻打制造局,为光复上海立下功勋,孙中山署文 “夺获制造局有功” 予以嘉奖。

孙中山曾多次到新舞台看戏、开会并发表演说,对新舞台上演改良京剧、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给予很高评价。1912年4月5日,孙中山在新舞台观看《波兰亡国惨》后说:“南市新舞台自创建以来,编演新剧,提倡革命,社会中因而感动,得奏大功。”4月16日,孙中山亲书“警世钟”三个大字,制成幕帐一幅,赠给新舞台。



位于九亩地的新舞台


1912年6月,民国元老吴稚晖为募集“国民捐”支持革命政府,编写《国民大会》一剧,并亲自登台,与戴季陶、夏月珊等在新舞台演出,一时传为佳话。

因十六铺一带常有流氓聚众滋事,加之地处华法交界处,晚上铁门关闭,市民进出不便,新舞台营业日趋清淡,便迁至九亩地(今露香园路、大境路附近)。1914年出建成开幕,继续演出改良京剧。是年8月,因临近菜馆失火(一说演《走麦城》时失火),殃及戏院全部焚毁。再建后翌年春节重新开演。著名女须生孟小冬童年时经常到此看戏。



新舞台演出海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新舞台排演《可怜亡国奴》《亡国惨史》等爱国新剧支持学生运动,并参加罢市罢演等活动。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上海各界于3月22日在新舞台召开市民代表会议,成立历史上第一个民选政府——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由于新舞台经常被驻军占用,戏班时演时辍,难以为继,1927年底剧院已破败不堪,终被拆除。

 


新舞台演出《华伦夫人之职业》剧

清朝光绪年间,北京、天津一带京剧名角纷纷南下,促进了上海戏剧市场的繁荣。1908年,名伶夏月珊、夏月润、潘月樵等人在信成银行协理沈缦云等人资助下,于十六铺老太平码头附近创建一座新式舞台,取名“新舞台”。该舞台为砖木结构建筑,模仿西方话剧形式,台口呈半圆形,三层观众席共2000余座,设有机械转台、机关布景、灯光造型,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戏曲舞台,也是最早使用灯光布景的的戏曲剧场。 新舞台以上演文明京戏(又称“海派京戏”)为特色,在剧情、戏装、道具、唱腔等方面推陈出新。在《济公活佛》一剧中,运用活动景片而蜚声全国;《明末遗根》《徽钦二帝》《黑籍冤魂》《波兰亡国惨》等针砭时弊的改良京剧和时事新戏,对推动戏剧改革、提高市民爱国民主意识起了很大作用。1910年2月,京剧泰斗谭鑫培在新舞台连演20天,震动沪上剧坛,票价高达2元,仍然一票难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