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长廊】英国领事馆之历史沿革

2014-07-09 10:56:56

  英国领事馆是上海第一个外国领事馆。1843(道光二十三年)年11月,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来到上海,在城内姚氏住宅设立领事馆。不久迁至大东门西姚家弄敦春堂。1846年,巴富尔租下李家厂房地126亩。继任领事阿礼国扩充租界范围,将李家厂圈入英租界之内。1849年7月21日,英国驻沪领事馆迁入李家厂新馆(今中山东一路33号)。仅用了两年,因建筑质量问题而拆除。1852年(咸丰二年)重建。1870年(同治九年)12月24日,英领事馆失火,水路曲折,消防皮管不敷应用,延误时间,火势旺烈,将房屋和文件档案全部付之一炬。1872年6月再次开工重建。

image002

咸丰同治年间英国公署向上海道台租地的道契及往来文书


  1873年竣工,建筑占地38559平方米,主屋高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屋面为四坡顶蝴蝶瓦,立面门窗采用平拱和拱券,装有硬百叶窗,并配置罗马式栏杆,在水泥粉刷勾勒横线条的外墙衬托下,建筑外观朴实、庄重、有韵味,显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image003

英国领事馆内景图

image004

英侨在领事馆庆祝英王诞辰   

    建筑北侧,建造一幢二层楼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风格与主屋相同,供领事生活起居。1880年(光绪六年)升格为总领事馆,1941年12月被日军限令关闭,1945年9月10日重新开馆。
 


image005

1932年5月,中日停战交涉会议在上海英国总领事馆内举行

 

(黄浦区档案局提供资料)

 

 

                   
  

 


 

1852年(咸丰二年)重建。1870年(同治九年)12月24日,英领事馆失火,水路曲折,消防皮管不敷应用,延误时间,火势旺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