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上海人无法忘却的记忆|大唐视点

2014-11-06 09:38:12

石库门,曾经上海的城市符号,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被过度的使用和无知的维修,过早地未老先衰而进入被拆除的黑名单。住宅建筑,再不要简单的跟风、更不能处处调情。

 

▍图/文:唐士龙

 

上海石库门建筑,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住宅,建筑手法大量吸收江南民居式样,石头为门框,实心厚木为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

 

石库门曾一度容纳超过六成上海人,曾经的石库门里弄,现在成为追忆上海百年历史的最好依托。

东斯文里,是上海规模最大的石库门里弄之一。当我来到位于新闸路上的东斯文里,这些建于上世纪民国七年石库门住宅,历经百年即将谢幕!

石库门,曾经上海的城市符号,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被过度的使用和无知的维修,过早地未老先衰而进入被拆除的黑名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有一项产业异军突起——房地产,地中海风情、爱琴海风格、英伦情调的住宅建筑,淋淋总总让人目不暇接,好像在和国际接轨,应征了一句中国式名言: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全中国无论是一、二线大城市,还是七、八线乡村小镇,到处都有这样的所谓“风情”,千人一面似曾相似,让人到此,不知身处何方。其实,现在的开发商,似乎忘记了一条简单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都是适合当地的生活环境,而存世百年。不是靠吹这个风、那个情。

面对这即将逝去的石库门,我们除了留下记忆,希望更多的是反思。共和国建国已六十五周年了,而我们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年,这真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汗颜。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住宅建筑,再不要简单的跟风、更不能处处调情。行走在即将消失的石库门弄堂里,让人感慨颇多。这些上海城市特有的住宅,留有我们这座城市许多符号。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自我感觉占有很多,也许我们失去的将更多!

 

(《大唐视点》每周三刊载)

 

石库门,曾经上海的城市符号,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被过度的使用和无知的维修,过早地未老先衰而进入被拆除的黑名单。住宅建筑,再不要简单的跟风、更不能处处调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