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视点︱用相机触摸田子坊

2014-12-20 11:14:50

getimgdata

 

“田子坊”其名,其实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几年前给泰康路210弄这个旧弄堂起的雅号。使得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

 

 用相机触摸

 

 

图︱张载养 文︱唐士龙


田子坊充满上海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空中满是慵懒的咖啡香味,真个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张载养先生,这位有别于任何一位将镜头对准上海街头老房子的摄影师,曾任当时卢湾区区长的张载养,在卢湾区老房子的改造规划中倾尽了自己的想法,他的取舍角度无法站在一个“他者”的立场,他对田子坊充满了感情,这样的情感从镜头中流淌出来:不同肤色的行人镶嵌于田子坊狭窄弄堂里的笑容,挂着“祖传秘方”字样的手写招牌下朋克装扮的女子,身穿汗衫背心的老上海人端坐在长椅上……这一切,光怪陆离,芜杂却和平共处,与城市宽容的心态不谋而合,这也是摄影师张载养想诉说的。张载养曾经说过,这些老房子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因此不主张其中的一些变成私人的豪宅。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老房子的现状堪忧,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使老房子化干涩为润泽,重新焕发活力,比单纯地推倒造新建筑更有意义。





田子坊,一个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而成的旅游新地标,又由诸多的艺术家渲染出了文化情趣,在这里原住民和外来事物同在一个舞台上交杂声色,沉淀并融汇传统与现代的价值。




其实,想要触摸到一个城市的核心并不容易,因为它总隐藏在最不经意的角落。在上海,各式各样的巷子、四通八达的弄堂,才是这个城市的真正精粹,才是上海最迷人最有特色的地方。这些年的公务之余,张载养都以一个游客的心态,行走在田子坊弄堂的人群之中,用手中的相机触摸着田子坊。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纪实摄影家雍和先生(左)十分理解张载养(中)的拍摄:“他以平和及观赏的眼光发现和理解田子坊的曾经、现状和未来,记录这里的影像作为另一种开放式的体验,让置身于此的目光充满感怀和新奇,也注释了这座城市所承载和展望的容量”。

这些年的公务之余,张载养都以一个游客的心态,行走在田子坊弄堂的人群之中,用手中的相机触摸着田子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