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视点丨彩练飞舞——浦江板凳龙

2015-02-25 16:36:35

 

 

大唐视点彩练飞舞——浦江板凳龙

图/文:唐士龙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位于浙江中部的浦江县,各个村镇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板凳舞龙活动,这是当地农家新年里的头等大事。板凳龙又被称为长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长度从数百米到几千米不等,阵形变化丰富。2006年,浦江板凳龙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浦江县,起灯的时间一般是农历正月初十,其中十四是高潮。通常每户出一个人、一条板凳,村子越大,龙越长,舞龙的难度也越高,也越具观赏性。各村各镇色彩绚丽的板凳龙在节日里走街串巷,热闹起舞,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家家户户快乐吉祥。





 

 

 

而在檀溪镇寺前村,穿着统一服装的村民们,则舞的是红黄蓝绿等九条布龙,吞云吐雾翻江倒海,腾空跃起上下游动。村民们都在家门口摆起烛台供品来迎接象征吉祥的龙,祈福新一年里风调雨顺。据了解,舞龙闹元宵是村里的传统,曾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在寿溪村,被誉为“天下第一会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隆重登场。年龄4~6岁的小孩子们,被打扮成“八仙过海”、“闯三关”等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据了解,“抬阁”曾到新加坡等国进行演出,并受到热烈欢迎。


 

 


在特制的会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设置铁架,铁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饰器所遮掩,孩子们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会桌由多名强健汉子抬着行走,行进时颤颤悠悠,惊险异常,看得人心跳不已。内容主要选取古装戏剧的某个精彩场面,并通常以戏剧名命名,配以什锦班演奏这一本戏的调曲,行动时是流动的戏曲,静止时是造型凌空的杂技雕塑,以惊、险、奇、巧为特色。





 

有着1800年建县历史的浦江人杰地灵,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量名列全国各县市之首。每逢正月元宵,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灯会、迎会和什锦班坐唱等民间活动就会在浦江各地展开,喜庆的民俗活动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浦江县正月民俗活动是拍摄人文的最好时机,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一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位于浙江中部的浦江县,各个村镇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板凳舞龙活动,这是当地农家新年里的头等大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