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视点︱走近哈苏大师:彭邦

2015-03-12 16:51:53

 

 



大唐视点︱走近哈苏大师:彭邦


图文/唐士龙


3月8日这天,对上海专业摄影师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1906年的3月8日,摄影史上传奇人物、哈苏相机创立人维克多。



作者与哈苏大师彭邦(左)

 

•哈苏在瑞典哥得堡诞生。

当天,虽然春雨绵绵,但在上海武康路上的一幢老洋房中,却是热闹非凡,因为哈苏大师彭邦先生《天地赋》摄影作品交流讲座,选择在这一天、选择在上海进行。


 

 

彭邦是香港著名摄影家,获2009-2010年度哈苏大师(自然/风光)。为香港摄影界有史以来首位入选者,并载入美国《当代国际名人录》。他有十多幅作品收藏于德国、丹麦、瑞典等国的著名画廊。



 

 

 

 

讲座上,彭邦先生向大家展示了“西部风”、“潮起潮落”、“藏域行”三个篇章,并与大家分享了他参加哈苏摄影大师赛的一些体悟。2006年,他走进中国的西部,把镜头指向云南、新疆及青海等地的民俗与风景。三年后,他凭借一组五张的西部风光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的专业摄影比赛——哈苏大师奖摄影比赛中脱颖而出。



云南奔子



青海祁连山



北疆禾木



北彊禾木



青海祁连山

 

彭邦对风光片情有独钟,他的摄影作品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说:“当我在西部摄影时,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当时看到严峻的场景中,见不到路,也看不到植被,环境那么恶劣,却有人类生活,这种场景对我的心理产生很大的撞击,我在想到底是人类很坚强还是大地很包容?人与自然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在参赛选片时心中有了这个主题,我便开始在自己一堆的片子中,去组织这组作品。试图用环境去表达生命的高度或生存的高度。”


 

 

 

 

 

彭邦认为,拍风光一要“真”,二要“美”,三要作品感动人,四是片子应当有它的功能性。对于“真”,彭邦强调说:大美天地,记录下来的应当是美的,要感动别人,首先应当感动自己。拍风光片,很多人注重趣味性拍摄,抓到什么拍什么,这是个误区。拍摄风光片也要有人文情怀,现在,摄影技术已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内涵的表达。两个小时的讲座虽已结束,但大家都意犹未尽。展厅中一幅幅2014年度哈苏作品,让人联想,让人回味。这次哈苏作品展示,还特别邀请了上海本地俩位摄影家钱卫忠和孙伟忠参加,展出他们用哈苏拍摄的上海作品,这更让上海人对哈苏多了一份亲近感…


 

航拍豫园:孙伟忠


日出东方:钱卫忠

 

附:2014年度哈苏部分展示作品



 


 


 

 

3月8日这天,对上海专业摄影师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1906年的3月8日,摄影史上传奇人物、哈苏相机创立人维克多。

相关阅读: